《中亚维吾尔人》读书笔记 ◎ 俄苏对维吾尔人的称呼
与中国境内的维吾尔人一样,移居中亚的维吾尔人始终自称Uighur。而俄苏对维吾尔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
在维吾尔人移居中亚的初期,当地居民对维吾尔人的认识还不深,俄苏官方只是根据维吾尔人的来源将他们分别称为“喀什噶尔人”、“和田人”、“伊犁人”等。一九二一年,苏联召开了中亚地区少数民族代表大会,在会上,来自中国新疆的维吾尔人按照自称被正式命名为“Уйгуры”。
另外传统上还有两个称呼:塔兰奇人、萨尔特人。
塔兰奇,蒙古语,意为“种田人”。十七世纪中叶,在准噶尔统治下的新疆,大量南疆的维吾尔人被迁到伊犁从事农业和园艺业,他们被称为“塔兰奇”。清朝平定准噶尔后,于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从吐鲁番和南疆迁维吾尔六千余户赴伊犁屯田,仍称“塔兰奇”。后来“塔兰奇”一词专指伊犁维吾尔人。在俄文中,“Таранчи”专指从中国伊犁迁居俄国七河省的维吾尔人。
萨尔特(Сарт),原意为“商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十一世纪,几百年来意义多有改变。沙俄征服中亚后,一些俄国学者用这个词称呼丧失了民族及部落名称的操突厥语的定居居民。于是,俄国人也用这个词鄙称来自喀什噶尔的维吾尔人。十月革命后,“萨尔特”一词被中亚的定居居民认为具有污辱性而遭废弃。
中国境内,历史上汉文资料中多称“缠回”,带有歧视性。盛世才当局提出民族平等的口号后,根据本民族自称,又有“畏兀儿”、“威吾儿”、“威吾尔”等多种译法。经包尔汉建议,新疆省政府于一九三四年通令以“维吾尔”三个汉字作为正式名称。不过,与此同时,“塔兰奇”也被省当局认定为一个不同于维吾尔的民族,解放后才取消。
--
FROM 222.12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