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守成之君的太子还稍微好一些,但是对于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做他的太子有时候往往是一件特别郁闷的事情,两个例子:
1.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其实挺不错的,结果由于他比较仁厚,反对武帝常年用兵,在武帝眼中一直觉得他比较窝囊,“子不类父”,这种感情色彩导致武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差,埋下了武帝晚年巫蛊之乱的种子,结果太子刘据自杀,母亲卫皇后自杀,太子的两个儿子被杀,只剩下一个孙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活了下来,同时还摊上“戾”这个恶谥,汉宣帝登位后曾组织大臣们讨论,想给他祖父平反都没有成功;
2. 明成祖的太子:同上,明仁宗也是个仁厚的人,但是他肥胖,且略有残疾,同他两个骁勇善战的弟弟相比,他一直不符合明成祖的审美观,虽然最后明仁宗还是顺利登上皇位了,但是他在太子位上郁闷了那么多年也着实不容易,同时这与他有一个讨明成祖喜欢的儿子朱瞻基的关系很大。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了权力争夺的因素外。家族中的嫡长子与父亲的冲突恐怕是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
: 长子年长之后,作为家族中第二个男人,必然会挑战父亲的权威,父亲的权力越大,
: 个性越强,这种冲突往往越激烈。
: ...................
--
修改:kqxqx FROM 211.99.222.*
FROM 211.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