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时候社会规模大了,不容易管理。这个不好和文景绝对比较。
【 在 Demigod (赎罪的半神)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时候的人认为刘彻败家的话,怎么可能给他庙号?景帝都还没有,宣帝也到刘秀时候才补上,这个门槛多高可想而知吧,班固对武帝的评价是很高的,应该也能部分反映当时大臣的看法吧。而昭帝宣帝元帝时候财政的大增,跟武帝对经济的改革关系很大。
比较了一下前后的国库财政,文景时候的富庶感觉是有点夸大了,不过那个时候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非元帝时候能比。文景之治也并不是文帝景帝少收点税,节俭一点就能出现的,这两个皇帝很懂权术,也比较谨慎。留下的财富好像刘彻没挥霍几年就没了,就得跟贵族豪强争利,这个跟隋的财富大量囤积,经过隋炀帝仍然很多大不一样。
总的看来,文景之治开创的局面虽然很好,但是这样的平衡并不太稳定,只是得益于文景两位帝王个人的才能,如果接下来的是一个平庸的君主的话,很快就会出现兼并腐化的情况,武帝尝试着通过寻找合适的制度来加以控制和延续,应该说是很超前的。
【 在 quiz (不好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了刘彻这样的败家子例子在前面放着,后面的几个皇帝再想建功立业,
: 大臣直接质问他是不是想将来也下几篇罪己诏就吓回去了。
--
修改:Demigod FROM 220.173.12.131
FROM 202.1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