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文官集团成熟起来之前,任何一种体制下的皇权都不是稳固的
外戚掌权不足法,它缺乏合法性和权威性,既不能服众又高度不稳定,基本一朝天子
一任外戚,后掌权者对前任进行清洗,所以外戚多没有好下场
两汉都直接或间接亡于外戚之首(王莽和何进)
宗室辅政成功的例子更少
魏晋是中国古典政治制度的变革期和阵痛期,门阀政治不过是就制度的回光返照
文官集团成熟之后,具备了和宗室外戚相对抗的力量,自身又相互制衡,皇权才真正稳固
了
有宋以后,几乎没有宗室、外戚、权臣对皇权的实质性威胁
【 在 Arjuna (小锅盖儿| 撑船打铁卖豆腐)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被元代是许多人惋惜的,因为有倒退的意味。魏为晋代似乎也令人惋惜。因为晋的统
: 治很糟糕,且走向了大乱。
: 主要原因当然是诸曹夏侯的下层法家集团没斗过根深蒂固的司马家代表的世家大族。不
: 过仅此并非必然,还有一些因素可以讨论,比如:
: 寿命:寿命也许是最大的偶然因素。司马懿长寿,司马懿的几个儿子有才略且正当壮年
: 。而曹魏这边文帝和明帝都短寿。如果文帝活了70岁或明帝活了70岁,则很多事情可能就
: 不会发生。
: ...................
--
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