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周时期无所谓百姓逃亡的问题
: 周与徐的战争(如果有的话)一定是一种残酷的
: 你死我活的民族战争
: ...................
为什么不存在? 殷商末期就有严重的叛逃问题,
收容叛逃人员是纣的严重罪名之一,见于《左
传》和《尚书》。西周一改殷制,对逃亡奴隶
进行严厉的搜捕:“周文王之法曰,有亡,荒
阅” 但这在政权有力的年代可以见效,在昭王
大败,穆王又连年用兵的情况下,国家威信丧失,
对地方控制力削弱,如果有个地方号称轻徭宽刑,
我是相信百姓用脚投票的决心和能力的啦。
“仁义”作为一种政治攻势,带来的不止是百姓的
逃亡,还有以此为号召(或者加上某种经济攻势),
吸引士人和周围小国归附的问题,这个对邻居更恐怖:)
而且“一定是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民族战争”,依据
何在? 周灭商的战争中,周就用了大量的政治手腕,
统战殷的部分势力^_^,后来粉碎武庚叛乱以后也
没有对殷灭族,而是立宋存殷;当徐偃王之时,
周要对付的有北方戎狄南面的楚蛮这些凶猛邻居,
对于文化经济程度较高的徐淮夷,有打有拉才是正常
现象,为什么非得拼个你死我活?
--
FROM 210.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