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的一篇文章
关于太监的形象
作者:napolen
--------------------------------------------------------------------------------
我不否认太监里有很多很坏的“权阉”,他们之所以作恶也可能有着心理变态的原因,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我要指出的是在中国传统史学界,对太监这一“刑余”人群是存在着某种歧视的。其表现为:对一切形式的太监掌权,不论其结果如何政绩如何,一概加以贬斥。如果太监和普通朝臣都参加了某些行动,则倾向于将好的结果归功于朝臣,将坏的结果归罪于太监。对“坏”太监,痛加贬斥,对“好”太监则很少提起。有的时候还会给太监凭空捏造一些罪名,把“好”太监说成是“坏”太监
譬如:明朝的太监,大家都知道刘谨、魏忠贤这几个“坏”太监。但是,有谁知道支持张居正改革的冯保,又有谁知道竭力阻止魏忠贤专权的王安?由于下西洋的特殊意义,郑和的名字被提起的次数稍多一些,但是每逢提起他时,人们也都竭力淡化他的太监身份。
譬如:明朝司礼监对朝政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一切朝局中重大的举措,都不可避免会有司礼监的参与。但是,在人们将天启乱政都归罪于魏忠贤头上的同时,却忘了在张居正改革中司礼监所扮演的角色。
至于凭空捏造罪名,最有名的就是高力士了。传统上,人们总是将高力士看成与魏忠贤一样的“坏”太监,需要对天宝狂澜负相当的责任。但事实上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完全扭曲了高力士的本来面目。最有代表性例子就是所谓高力士陷害李白一说,以及流传甚广的“脱靴”事件。但经过考证,这些都是完全编造出来的,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 在 Demigod (赎罪的半神) 的大作中提到: 】
: rt
: 似乎宦官专政跟腐朽黑暗就是同义词,难道没有一个宦官是开明的吗?
: 女主专制的时候还有几位做得不错的,而宦官好像没有例外吧?
--
FROM 170.1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