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了趟长沙。其实少小离家,家虽然离长沙不远,但市里基本就是路过,都不咋熟悉。天气太奇怪,每天都37,8度,都没敢太出去溜达。
几天下来干了几件事:
湖南台感觉闻着味了,拍了两个不错的纪录片,这几天基本就是守着看了下。
去了趟左宗棠的墓。
第一次去岳麓书院逛了下。
两个纪录片一个是中国,分阶段的介绍了下历史和人物,一个是岳麓书院,把书院的历史梳理了一遍。
道行浅薄,具体纪录片水平没法评论,服化道还是很精致,取景也相当漂亮,感觉是意境还是出来了,对*子有了个更感性的认识。印象比较深的,一是讲班固的一集,给人物来了两次眼神特写,一是讲王夫之,完全的青春偶像剧风采。
上学学的历史基本也忘了,这次发现班固是个猛人,36人的小分队,像水滴一样,把西域各个击破,横亘30年,重建西域都护府,一己之力把盘下了西域。
王夫之以前就在看鹿鼎记有点印象,也不太知道,原来教员给出过评价“西方有个黑格尔,东方有个王夫之”。这就不得不说下去岳麓书院感觉很震撼的事情,就是有块“实事求是的”牌匾,这个还真不是教员写的,感觉这就比较奇妙了。
左公的墓在浏阳河边上不远,80年代重建的,也不是太起眼,原来应该是在山冲中,现在城市扩张,基本离市区不远了。发现还是有些人特意或者路过时偶然发现去拜一下,没啥东西,就点三根烟表示下心意。
想了下湖南近代的这些事情,有些孟浪之想。
比较下曾国藩和洪秀全,好像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读书人,只是一个考上了,一个落榜了。都是发动乡土弟兄,按血缘宗族关系组织队伍。其实都是抢钱抢粮抢娘们,进城之后抢三天,这是规矩。只不过,曾国藩在北京见过了市面,该玩的都玩过了,境界上高了一层,洪秀全还是皇帝用金锄头,糖烙饼,还没完全摆脱土鳖本性。最后不管是天王财宝,还是江南富商,不管是广西大脚,还是扬州瘦马,统统给搜刮回了湖南,一是湖南土蛮子见过了江南好风景,见了洋枪洋炮开了眼,二是抢的钱完成了一部分原始积累,所以教育上有了相对多的投资,三是抢的妹子生的娃估计也有了杂交优势,脑袋瓜子灵光了一些。所以别说啥湘女多情,估计就是抢过去,低眉顺目,哭哭滴滴形成的。
所以,后来湖南这边的出了这么些人,既霸蛮,又开化,真是大环境使然,有其内在逻辑,最后结出教员这朵奇葩也是自然而然了。不像江浙那边,搞自然科学厉害,院士多,湖南这边的搞法就是经世济国,闹个天翻地覆慨而慷。
再说回新疆,要跟内地结对子应该就是湖南,左公收了一遍,彭总又收了一遍,最后王震搞建设稳下来。只不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原来抢的妹子最后也又八千湘女上天山,便宜那帮泥腿子了(友军),估计建设兵团应该有不少外公外婆是湖南的。
完全胡思乱想,求拍。
--
FROM 221.19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