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BigTTBeHappy (BigTTBeHappy) 的大作中提到: 】
: 斯波索宾和声学,我孩子现在自己学着倒是不费劲,她智力比较高,理解起来比较轻松,
: 反而觉得挺有趣的。
: 我还找了个流行和声学教材的网上课程,是个特别丑,说话浓厚乡村口音的乡村男外型
: 的老师教的,不知道此人是不是位扫地僧,猥琐的外表里面,其实是个知名的大神哪,
: 那视频看的人还不少。找了很多教材和免费视频教程,我是想找省事省时间的教材,
: 还能学明白的
前面都简单都差不多,看你到第几页卡住。光是三和弦七和弦转位什么的,数学好的都会,
会有学起来轻松的错觉。坏就坏在把这个东西当成数独、纵横字谜什么的,费半天劲学了
好多,最后发现连给流行歌曲即兴配和声都做不到。
斯波索宾的前言都说了本书不适合自学,需要教师指导下进行,跟我们新课标以后出的
中学课本一个德性,明明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的事情他偏不说。这书已经严重落后
时代,俄国人自己估计都不用了,里面的符号,也不符合英语世界的通行标准。此书的
弊病奇多,作曲专业的网友们有很多讨论,可以搜到,尤其是一些在北美、西欧、日本
留学的网友,国内学了斯波索宾出去发现人家教的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还得推倒重来,
比较两边的教学实践,说得非常到位。我十多年前拿起斯波索宾上册看了一半就卡住了,
后来有一次去拜访北大严宝瑜先生,老爷子直接拿出一本Kostka,说这是我在地摊上买
的,我觉得不错,你可以看这个,然后我一个暑假就看完了,当时是借的图书馆的第三版,
感觉写得是行云流水,惊为天人,当然题没怎么做(配套的习题集找不着),实践功夫
不行,当时键盘技术也实在太差,不过分析作品什么的,都够用了。后来看到这些网友
的讨论,发现都戳到了当初的痛点上。
至于真要“玩”音乐,即兴伴奏即兴编曲什么的,重要得多的是键盘技术而不是理论
功底,而键盘技术,就算有十级也根本不够看的,所以到现在我也玩不了这些东西,
撑死了瞎编几个小节意思意思。键盘技术不过关去搞作曲编曲,相当于基本发音还没
学会就去研究英语演讲中怎么运用修辞学。脑子到了手没到,所有理论都是瞎掰。我
也不知道有些人动不动说演奏没意思,作曲编曲才是正道,这些人实际键盘水平到底
有几级。我自己的经验,类似视谱慢背谱慢是怎么一回事,不是老师教你的道理你不
理解,而根本就是键盘技术太差,视谱背谱的时候手占用了太多的CPU。作曲编曲手
要是占这么多CPU,就干脆别玩了。很多人眼高手低,都是低估了训练手需要付出的
巨量的时间和劳力。同样是琴棋书画,这个版章口就来的人比较多,围棋版就基本没有,
就是因为音乐人人能听,不动手的人也可以洋洋洒洒码上一大篇字,围棋自己没下过
几百上千盘做过几百死活题的,连人家说什么都看不懂。
我多年的阅读经验,同类教科书只要有美国的,就坚决不看苏联的。苏联的东西只能看
大师专著,不能看教材。俄国人有一种特别的本事把极其简单的事情说得谁都看不懂,
这就达到了筛人的目的;美国人写书面向市场,没人读得懂自己的书就卖不掉,所以
几十年下来总有特别好的教材迭代下来。数学、物理、音乐理论,全部都是这样。国内
受留苏一代影响,这几个专业有一部分老师/学生特别喜欢读俄国人的书自虐,沉浸在
一种自己费了很大力气学了一门大本事的错觉里面,其实这就是一种做题家综合症,
高考备考后遗症。浪费在俄国人一本书上的时间,美国人的书五本都念下来了,这个逼
装得实在不值。新近年青一代的老师普遍排斥俄国教材,就是因为一旦在北美西欧学过
再也不愿意看这种东西了。我怀疑苏联的衰落,数学物理界偏爱装逼、天天玩繁琐哲学
的风气要负一部分责任,这样固然能筛选出数学物理天才,但是会耽误培养中人之资的
工程师,本来该去搞理工的人因为学不懂数学物理都去学了文科,整个国家的风气就会
偏向玄学。
音乐理论的经典老书,普劳特是英国人,该丘斯,辟斯顿都是美国人,勋伯格作曲基本
原理,也是去了美国以后写的讲义。普劳特一本赋格,教你怎样写作清晰的学术英语;
该丘斯一本小薄书音乐的构成,比两大本斯波索宾逻辑架构清楚得多;辟斯顿和声节奏
的概念完全基于作曲实践,估计斯波索宾这土鳖理论家这词都没听说过;勋伯格自己是
德奥正传,写了很多心得体会是别人绝对说不出来的,跟斯波索宾那种不分音乐风格
哈希式的凑谱例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英语有迫使作者简单表达的功效,艺术史大师
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都是从德语世界跑到英语世界,都说过这件事情。
※ 修改:·Jacqueline 于 Feb 12 22:10:59 2022 修改本文·[FROM: 124.132.156.*]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22.96.45.*]
修改:Jacqueline FROM 124.132.156.*
FROM 122.9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