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含64个系)和10个研究院,拥有2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7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其中双聘院士12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16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9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13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以来,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2006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二、专业简介:
厦门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理、工相结合,融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学科专业。该专业具有强弱电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硬件相结合,元件系统相结合、运行制造相结合的特点,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的典型“宽口径”专业。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属于“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按两个方向培养本科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主要学习发电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设计和运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工业电气自动化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电气测量及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专业计划首次招生每年60人,五年内发展到每年招生120人。
三、招聘条件:
1. 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应届博士毕业;
2. 应聘者本科或硕士研究生阶段具有电气工程学科的学习背景;
3. 应聘者应具有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经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篇以上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
4. 热爱教学工作,集体意识和团队荣誉感强;
5. 符合厦门大学相应教师职务任职条件,能够履行厦门大学相应教师职务岗位职责。
四、招聘岗位:
岗位:厦门大学教师,学校正式员工(非人事代理)。
任务:教学科研工作。
五、相关待遇:
安家费、过渡房、科研启动金、福利分房…受聘教师实行聘任制,相关政策请到人事处网页查询,或咨询学院联系人张老师:0592-2184026。
六、应聘程序:
有意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含照片)、公开发表的两篇学术代表作或反映个人能力、水平的相关材料发至fangzheng@xmu.edu.cn。
联系人:方老师
电话:13394055195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
FROM 117.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