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计划生育是造成如今严峻就业形势的首要原因,理由之一是照顾孩子可以降低妇女的劳动参与率,而我国则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了新生人口,并且导致妇女劳动参与率高达86%。那么,减少女性就业就能缓解当今中国的“就业难”吗?或者进一步说,就能促进社会稳定及长远发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洁2011年4月在汉斯出版社《现代管理》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由2011年的两会提案引出对育龄女性职业保障问题的探讨,然后从四个方面——生育政策变迁对中国女性的影响、育龄女性的职场回归困境、政策保障的“双刃剑”、政策困境下的观念逆转,结合公共管理理论、社会福利理论、社会保障理论、人口学、女性学、劳动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分别探讨政策和社会传统观念对于女性职业保障问题的影响,进而论证对于女性就业歧视与育龄女性职场回归等问题,政策和观念双管齐下这种解决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刘洁认为,无论是政策还是意识,都是一条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单行道。如果单靠行政命令和法律强制,而不从观念上逆转对女性就业的认识,是难以获得切实效果的;而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将希望寄托于观念逆转,而缺乏政策导向和强化,那么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是极其缓慢和难见成效的。只有政策和观念两头开工、互为补充,才能为育龄女性职业保障问题的解决铺就一条真正的坦途。
了解更多请点击: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61 本文版权属于汉斯出版社(www.hanspub.org ),转载请注明出处。
--
FROM 122.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