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高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我追寻着前辈、师长的足迹
,从他们的身上去寻找答案。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老师。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
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
力与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
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
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
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
‘教师下水’”(叶圣陶《论集》第490页)。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
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
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其次,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
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
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
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张筑生教授在这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一生
热爱教育事业,心里只有工作、学生,他超脱了名利,甘于清贫。他似乎不懂得争成果,争头衔,他至死都
没有评上博导,然而他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与敬仰。
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
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
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
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堪称当代师表中的佼佼者,他为学生勤勤恳恳、呕
心沥血的那份执著与奉献,无时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为了学生,他长期强忍受着癌症的巨痛毅然站在三尺
讲台。在孙老师病逝那天,八宝山上4000多名学生自愿前来送行,白花点缀的悲壮使他的人格在天国里升华
。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
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
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决定着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
他在本专业学习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练掌
握。较高的人文修养有利于教师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使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有利于教师汲取传统文化的精
华,拥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拥有较高的人文修养的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某种自然
、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方面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教师的影响就能更多地
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领域。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
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具体来说,教师的
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如下的作用:
一是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高,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
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能促使学生自觉
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从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是激励作用。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无一不是信任、尊重和热
爱学生的。这样的老师能让其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
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应。这样就会牢固树立起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精神父母”高尚而可亲的形象,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
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鲁迅先生为什么总时时记起仅教过他两年的
藤野先生,并对他充满感激之情呢?原因就在于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对鲁迅毫无民族偏见,师德
感人,使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崇高伟大。这种崇高而伟大的人格又时时激励着鲁迅以笔为武器,
为民族的新生而摇旗呐喊,为祖国的光明而奋斗终生。这一事例极好地说明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个性
、品格的深远影响。
三是熏陶作用。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优秀教师能通过
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积极影响和作用于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 “慎独”精神,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逐
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质。长期的教育熏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使学生
能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
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形成人格魅力的途径只
能是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只有个人和社会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出高尚的人格。
全文:
http://bbs.aftjob.com/thread-581889-1-2.html更多:
http://bbs.aftjob.com/forum-forumdisplay-fid-629-page-2.htmlZz
该内容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FROM 219.2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