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多“如果”。
战场上如果真的“因为某一个因素可能扭转战局”,那么其实说明双方实力是接近的,
并没有那么悬殊(实际上甲午战争时期中日实力差距确实也不是很大)。这种前提下,
能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就甚是不好说了。这种“如果某一个条件发生改变”的讨论并
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 在 MiG2131 (MiG2131) 的大作中提到: 】
: 按照清政府当时的计划,“济远”本来应该是一艘与“定远”、“镇远”相同规格的铁甲舰,但是后来因为经费不足,经李鸿章指示,由驻德大使李凤苞与德国伏尔铿船厂商量,将其改为一艘巡洋舰。不过,由于船厂方面缺乏经验等原因,“济远”的设计上存在不少缺点,如防御能力
: 从“定远”、“镇远”在黄海海战中的表现来看,除了其强大的火力外,其防护能力也异常突出。尤其是战斗后期,“定远”、“镇远”二舰被多艘日舰围攻,中弹累累,但仍然长时间坚持战斗,最终还是日舰首先脱离战场。那么,如果在当年的黄海海战战场上,北洋水师多了
--
FROM 21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