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ldLife 讨论区 】
发信人: PlayerUnkwn (’s Battlegrounds), 信区: WildLife
标 题: 很多动物生下来就是被别的动物吃,它们为什么没进化出反抗能力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 7 11:57:46 2021), 站内
食草动物就是被食肉动物吃的,这是我们的固有印象。
在食草动物被食肉动物捕食过程中,除了逃跑,似乎没有其他任何办法,如果跑得不够
快,结果只能被吃。
还有,我们的惯性思维里,食草动物普遍缺乏战斗力,看上去好像生下来就是要被食肉
动物吃掉。
那么,既然食草动物每天面对那么多天敌,每天面对食肉动物的追击,它们为何没有进
化出反抗能力,比如说攻击性武器,来攻击食肉动物呢?
这里有两方面的误解,咱们一个一个慢慢解释。
第一个误解,食草动物真的没有攻击性武器吗?未必吧!
看看下面这位,一般的食肉动物谁敢惹它?
还有如今地球大陆上体型最庞大的动物,大象,恐怕任何食肉动物都会对它敬而远之。
但是你知道吗?大象并不是一开始就拥有如此庞大的身躯,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大象的
祖先是始乳齿象或古乳齿象,与我们熟知的始祖象体型差不多,而下图中第一个动物就
是始祖象,与现在大象体型差很多,甚至还没有我们人体大。
面对食肉动物的追击,大象的反抗手段就是让自己不断变得强大,吨位更大,獠牙更长
更坚硬。以大象的吨位,一鼻子甩过去,估计捕食者就歇菜了。而如果被大象的一只脚
踩上去,直接上西天了。不到万不得已,哪个捕食者敢惹大象?
而大象在进化过程中并没有放弃吃草这种本职工作,原因很简单,获取草这种事是再简
单不过的事了,几乎遍地都是。
所以说,变大变强壮是很多食草动物的“攻击和反抗武器”。
但是变大变强壮也有致命的缺陷。大象等大型动物很快就会发现,食物变得不那么充足
了,因为变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食物维持生存,毕竟草不像肉,草蕴藏的能量并不是很
多。大象需要拼命吃餐才能获取足够能量。
于是大象进化出又一个生存法宝,让繁衍变得缓慢下来,减少种群数量。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大型动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差。
繁衍变得缓慢,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出现了,大象等大型动物很难适应周围不断变化的
环境,意味着它们很容易灭绝。或许只是一点点的环境变化,就可能导致大象等大型动
物走向灭绝。
但是或许你也发现了,下面这位“大爷”就活得很滋润。
兔子几乎没有任何攻击性,它活下来的法宝就是“变态”的繁殖能力,澳大利亚就深受
其害,兔子成灾,就算是我们人类也基本上无能为力,繁殖能力强大就是兔子的“反抗
能力”!
还有下面这位奔跑高手。
羚羊不但跑得快,对周围环境感知也很敏锐。跑得快就是羚羊的“反抗能力”。
其实不仅仅是兔子和羚羊,很多位于食物链底端的动物都会拥有这样的能力:繁殖能力
强,跑得快。
大象拥有长达两年的妊娠期,而与其相比,兔子就是“繁殖机器”。兔子拥有两个子宫
,两个子宫轮流妊娠,速度很快。
繁殖能力这么强,加上兔子的奔跑能力也不弱,自然生存能力就很强。
自然界就是这样,所有动物都拥有生存下来的本能,不断地适应周围环境,不可能没有
任何反抗能力。动物们总是在不断权衡躲避捕食者和打赢捕食者,并选择一个更适合的
进化方向。
当然这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同时也是在无数次试错后才会最终选择,选择的结果就是
如今动物存活下来的模样。
事实上,当人类这种拥有“变态”优势的物种出现之前,自然界基本上没有动物会因为
捕食者的原因而灭绝,它们会不断调整自己,进化出更适应环境的本领。
下面说说第二个误区。
对于进化论,不少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进化是有方向可以遵循的,一定是从低级逐渐
演化到高级。实际上,进化从来是没有方向的,是非常随机的行为。
计划其实就是繁衍过程中的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本身就是没有方向的,大自然只会选
择更加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
食草动物进化出攻击性武器,确实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它们的生存率,但理论上进化的
方向有无数个,进化出攻击性武器的几率实在太低了!
适应环境的方法有很多,进攻性武器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好的防守
也算是“攻击性武器”。比如说羚羊快速的奔跑能力能把豹子等食肉动物累趴下,让豹
子主动停止捕食。
同时大自然会不断地进行全方位平衡。假如食草动物能够完全对抗食肉动物,结果并不
是食草动物胜利,反而会更快地走向灭绝,因为食草动物太多,就没有足够多的草养活
它们,整个食物链也会彻底坍塌,这是一种灾难性后果。
--
FROM 113.1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