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伙伴们估计都去围观“三星堆”了。
近日,三星堆遗址考古的话题连续“霸屏”热搜,被网友们称为“沉睡三千年,一醒惊
天下!”
神秘的青铜纵目面具、金杖、青铜神树……三星堆曾经出土的文物给人们带来了太多震
撼,在一、二号坑发现35年后,三星堆考古再次受到瞩目。据报道,在“考古中国”重
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中介绍,考古工作者在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器物坑,已出土
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对于很多老师来说,这也是一次很好的给孩子们上一堂学科知识课的机会。三星堆都涉
及哪些学科知识呢?我们又该怎样讲给孩子们听?
化学、生物学科:青铜原本是金色 象牙出土后要盖湿毛巾
三星堆青铜器出土后立刻便惊动了全世界,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它的画风
与众不同。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一类青铜器造型。
青铜是什么?人类经过最初学会使用石器的“石器时代”,到铜石并用的“铜石时代”
之后,人类又学会了冶金术,学会了青铜的冶炼与合金熔铸,从而进化到了“青铜时代
”。也就是人类从青铜时代开始,可以利用青铜制造器物了。
青铜,是铜、锡、铅按一定比例熔炼出的合金。它具有熔点低、硬度高,容易铸造等特
性,尤其是容易铸造的特性,对于原始社会的人来说是非常实用可行的。不同比例的合
金所制作出的青铜器在颜色上会有一些差别,这主要是由锡在合金中的占比所决定的。
锡的含量高,颜色则偏青灰;锡的含量低,颜色则偏红黄,这也是我们在博物馆中所看
到的青铜器颜色有深、有浅的原因。
中国的青铜器以商、周青铜器最为精美,其时大型器物也比较多,之后,随着铁器在战
国时代的逐渐普及,青铜器逐渐衰微,一直到秦汉时代被取而代之。青铜器最初制作完
成后的初始颜色呈黄、金色,由于长时间埋藏的原因(氧化、生锈等)而导致颜色发生
了变化,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青绿色”。
青铜器的保护
一、青铜病
所谓的青铜病,就是青铜器在氯化物、氧气和水的作用下生成浅绿色粉状锈蚀物,形成
可以重复进行的循环反应,最终导致器物穿孔、粉化并能够蔓延的腐蚀现象。
氯化物是导致青铜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食盐和盐酸是最常见的氯化物,广泛分布于自然
界中的土壤、空气、水(海水、雨水、地下水)以及人的汗液中。
铜在氯离子的作用下形成的循环腐蚀的反应如下:
铜 + 氯离子 氯化亚铜(灰白色蜡状、活性很强)
氯化亚铜 + 水 氧化亚铜(红棕色)+ 盐酸
氧化亚铜 + 二氧化碳 +氧气+水碱式碳酸铜(蓝、绿色)
氧化亚铜 + 盐酸 +氧气+水 碱式氯化铜(浅绿色粉状)
氯化亚铜 + 氧气 + 水 碱式氯化铜 + 盐酸
铜 + 氧气 + 盐酸 氯化亚铜 + 水
二、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是铜锡铅三元合金,主要包括:
锡青铜:铜、锡(含量高于2%)
铅青铜:铜、铅(含量高于2%)
青铜:铜、锡(含量高于2%)、 铅(含量高于2%)
此外,在3号坑和4号坑中发现了数量丰富的象牙,这些被发现的象牙都盖上了湿毛巾、
裹上保鲜膜,这是为什么?
据考古人员介绍,经过考古发掘,这些埋藏在地下几千年的象牙,突然暴露在空气中,
很容易失水导致变形,因此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一边发掘,一边又要保护象牙,就采
用湿毛巾和保鲜膜的临时保护方式,保持象牙的水分。“但是湿毛巾用的时间过长了,
又会滋生微生物等破坏象牙,根据我们的监测,差不多4天就要更换一次湿毛巾。”工作
人员说。
历史学科:有力地证明了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古蜀文
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自20世纪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
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
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三星堆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起步时期最早发现的大遗址之一。自20世纪30年代三星堆遗址
被发现,到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掘,三星堆就以历史久远、文物精美、文化独特、神
秘莫测而引起世人的瞩目。据专家推测,三星堆应是成都平原历史最久的古蜀国的中心
,而且它处于与之相连续的系列古文化遗址的中心位置,从科学角度来判断,在其周边
还会有一系列与之相呼应的遗址群。因此三星堆的发现对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都有
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证明,它应是中国商周时期前后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它的文化虽然具
有独特性,但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三星堆遗址是我们了解四川地区,甚至是中
国西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地理学科:三星堆遗址被誉为
"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处在河流冲积扇上,遗址是一个总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的大型遗址群,包括大型
城址、大面积居住区和两个器物坑等重要文化遗迹,位于成都平原北部之沱江冲积扇上
,西出广汉市七里许,北临沱江支流湔江(俗称鸭子河),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
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
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
三星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广汉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龙泉山脉西麓,为沱江
冲积平原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以平原为主。市境地貌受地质构造影响和控制
,以平坝为主兼有丘陵。大约以绵远河东岸高台平地为界,其东一角随龙泉山褶绉隆起
成为丘陵,其西广大地区随成都断陷下陷成为平坝。
有专家推测,在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至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一路走来的先民们分
明在当时找到了中国铜金属的丰富储藏地——大西南,这才有了先进和发达的铜铸造技
术。三星堆遗迹中有大量的青铜人像以及各种的动物像,青铜冶炼技术发达,当然是得
到铜资源的结果,而中国的铜矿藏也只有西南最为丰富。
艺术美术学科:奇特新颖的艺术风格 代表古代东方艺术美
一大批形制各异、内涵深邃的人和动物、植物造型的青铜塑像以及人兽形状的饰件,在
以三星堆为中心的古蜀王国的祭祀活动中大量使用,成为特有的“神权政治”器物的杰
出代表。在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中,三星堆青铜器孕育了自己奇特新颖的艺术风格,创
造了别具一格的美学传统,成为古代东方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三星堆遗址雄辩地证明了
中华上古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样都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
源地。因此,作为三星堆文明独特的物质文化青铜器群,不仅是中国长江上游古文明的
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古文化的珍贵遗产。
三星堆青铜器群中的国宝级文物“青铜立人像”和“纵目面具”,形体硕大、形象奇特
、造型优美、内涵深邃,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造型,填补了商周时期中原青铜文明中人物
形象缺少的空白,不仅为中原青铜文化所稀有,而且在世界青铜艺术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件青铜器其型制、纹饰、成色极佳,使人们了解了古蜀人的宗教、信仰、祭祀礼
仪制度及文化内涵及艺术美术特色。
--
FROM 113.11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