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苑豪华造,皇家气派倾。辉煌中国宝,灿烂世文明。”一眼望去,中华历史长河川
流不息,其中诞生了伟大的民族文化,古人智慧之结晶,无不让人惊叹,故宫之神韵,
堪比天工之雕琢。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其自己的皇都,皇都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这
个时代权利和科技最集中的地方。在历史上就有许多有名的皇都,比如西安就是历史上
有名的皇城之一;还有我们熟知的洛阳,自古以来有十三个王朝都在其建立皇都,所以
洛阳也被誉为中国文化最悠久的城市。
到了明朝和清朝,历代皇帝都将自己的皇都立在了北京城内,当时的皇宫被称为紫禁城
,其占地面积之广,建造工艺之精细,整体风格之恢宏,也成为了如今中国的文化名片
,许多人都慕名前来一睹紫禁城的芳华。
紫禁城是在明成祖在位期间开始修建,当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经历了十八年
的时间,紫禁城最终建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禁城也被许多皇帝改造过,并且越来越
富丽堂皇,到了1924年的时候,故宫博物院也正式开放。
这也让人们能够进入故宫之中,了解古代帝王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皇家的历史,故宫
博物院也成为了中华历史的伟大结晶之一。想必许多小伙伴都去过故宫,在其中也蕴含
许多古代的智慧结晶,一座座的宫殿,一道道宫门,皆为古人的智慧象征。
细心的游客也会发现,在故宫的许多院落之中,都有放有一口体积庞大的水缸,这些巨
大的水缸都是用一些金属制作而成,其中大部分都是铁制,铜制,或者是镀金的,并且
这些水缸大部分都是在明朝时期建造的。
在故宫的太和殿前,有整个故宫之中容水量最大的四个水缸,这四个水缸据说用了足足
八吨的黄铜打造而成,而这些水缸的用途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故宫起火之时,能够得到
及时的补救,水缸中的水,就是灭火使用的,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消防栓。
因为故宫的许多宫殿都是使用木材建造而成,这也意味着故宫很容易着火,在明朝的时
候,故宫就发生过许多次火灾,从而使得太和宫殿,保和宫殿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
响。
后来古人就在宫殿门前,建造了这些水缸,其中太和宫前的水缸一次性能够容纳3吨的水
量,在火灾发生之时,人们就可以用水缸之中的水,迅速地将火势扑灭,所以在清朝时
期,故宫也很少有失火现象发生。
人们也发现故宫水缸之中的水,六百多年都不曾结冰,如果一旦结冰,水就用不了了,
火灾来临之时,也无法控制火势,水缸也失去了它的主要作用。
不结冰的原因其实是古代匠人们的智慧功劳,在北方冬天来临之际,温度会急剧下降,
往往都会达到零下摄氏度,这样故宫水缸中的水就会被冻结。为了解决水被冻结的问题
,当时皇帝就派人专门负责水缸的修建,而这些工匠也想出了两个好办法来解决问题。
第一他们将这些水缸的底座放在一些石块之上,用石块当作是水缸的根基,而这些石块
内部是镂空的,在石块的一侧,人们会打通一个开口,这样在冬天的时候,温度到了零
下摄氏度后,人们就可以将木炭从开口处,放到石块之中。
接着将木炭点燃,有宫女或者侍卫轮流查看水缸和木炭的情况,这样一来,水缸就等于
被抬到了火炉之上加热,所以在冬季之时,这些水缸之中的水就一直会处于一种恒温的
状态,也不会被冻住。
而这些水缸都有自己的巡视人员,每当冬季来临之时,巡视人员就会用一些棉花或者是
动物的皮毛,根据这些水缸的大小和式样,制作出许多能够保暖御寒的套子,将其套在
这些水缸的身上,这样一来水缸之中的水,就不会在寒冷的冬季被冻结住了。
正是通过这两个方式,故宫才能有效地防止火灾的发生,所以如今我们也能够很好地看
到紫禁城的身影。
而古人的这种智慧,也不得不让人们所佩服,在古代那样科技不发达的环境之下,能有
最有效的方式来防止水被冻结住。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保护好故宫,保护好中国
的历史文物和遗址,也是每一个人的使命和责任。
--
FROM 113.11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