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是总部设在京都的日本岛津制作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师。岛津制作所是一家生产科学测试仪器的公司。专攻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专业人士或许略闻其名,但该公司在日本只能算是一家不大有名的中小企业。
与以往的诺贝尔奖得主相比,田中的履历非常平凡而异色。他既非教授、亦非博士,甚至连硕士学位也没有。对于这一点,因发明电喷雾质谱仪 (ESI-MS) 而与田中分享诺奖的芬恩教授 (John Fenn) 居然也毫不知情,乃至在演讲时脱口而出“田中博士”。田中是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专业的学士,东北大学在日本是除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以外的一所非常优秀的高等院校,曾经排名第三。由于专业背景的局限,田中1983年进入岛津制作所时只具备中学化学的知识,他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二十年后摘取诺贝尔化学奖的桂冠。
田中在24岁进公司后怀着极大的热情埋头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把自己的婚姻大事和名誉升迁统统置之脑后。我们从他得奖后的自传了解到,田中直到35岁才通过婚姻介绍所完成个人终身大事,他自认在异性面前非常羞怯而又不善言辞。
值得一提的是,田中2002年获奖时在其为之效力了二十年的岛津只有一个“主任”头衔 ,这仅比最低职称高了一级。日本企业的职务晋升通常实行双轨制,分为管理职和专门职(又称事务职)两大轨道。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一般归于管理职轨道。进公司首先做一两年的职员,然后升任主任。往上还有系长、课长、次长、部长等等。每一种职务往往又细分2到3个等级,而且还有最低任职年限的规定。
据报道,田中为了能在实验室第一线从事研究工作,从不认真参加升职考试。与世界各地的企业一样,日本企业的工资也是与职务挂钩的。每年工资普调的额度很小,大致为月工资的2% 到3%。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田中几乎是二十年如一日地淡泊名利,默默自安于日本企业社会的最底层。
--
FROM 123.2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