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科—樟亚科(一):鳄梨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樟目
樟科
樟亚科
樟亚科(Lauroideae Kosterm.) 是双子叶植物纲、樟目、樟科的一个亚科,属于有正常叶的乔、灌木。
1.种类
樟亚科分为5个族:鳄梨族(Perseeae Mez )、樟族(Cinn amomeae)、木姜子族(Litseae Mez )、厚壳桂族(Cryptocaryeae)、下位樟族(Hypodaphneae)。前4个族均按药室数目分为两个亚族。
①鳄梨族:花序圆锥状,无总苞;果无果托。分为两个亚族:鳄梨亚族(Perseineae Kosterm.)和琼楠亚族(Beilschmiediineae Kosterm.)。其中,鳄梨亚族主要包括:鳄梨属(Persea Mill)润楠属(Machilus Nees )、油丹属(Alseodaphne Nees) 、赛楠属(Not-haphoebe Bl.)、檬果樟属(Caryodaphnopsis Airy Shaw) 、楠属(Phoebe Nees)等;琼楠亚族主要包括莲桂属(Deehasia Bl.)、琼楠属(Beilschmiedia Nees)、土楠属(Endiandra R. Br.)、油果樟属(Syndiclis Hook. f.)等。
②樟族:花序圆锥状,无总苞;果实基部陷入一果托中。分为两个亚族,其中樟亚族(Cinnamomineae Kosterm.)主要包括:樟属(Cinnamomum Schaeff.)、新樟属(Neocinnamomum H. Liou )、檫木属(Sassafras Trew )等。
③木姜子族:伞形花序下承以交互对生大而宿存的苞片所组成的总苞;果实多少陷入一果托中。分为两个亚族:木姜子亚族(Litseineae Kosterm. )、月桂亚族(Lauriineae Kosterm.)。其中,木姜子亚族主要包括黄肉檫属(Actinodaphne Nees )、木姜子属(Litsea Lam. )、新木姜子属(Neolitsea Merr. )等;月桂亚族主要包括山胡椒属(Lindera Thunb.)、月桂属(Laurus Linn.)等。
④厚壳桂族:花序圆锥状,无总苞;子房上位;果实完全包藏在增大的花被筒中。分为两个亚族:其中,厚壳桂亚族(Cryptocaryineae Kosterm.)主要包括厚壳桂属(Cryptocarya R. Br. )等。
⑤下位樟族:花序圆锥状,无总苞;子房下位。
2.鳄梨属
鳄梨属(学名:Persea)是樟目樟科的一属。
(1)产地生境
主要分布于新热带界及东洋界,已确认的至少有118个物种。大部分产于南北美洲,少数种产于东南亚。我国栽培的仅鳄梨一种。
(2)鳄梨
鳄梨(学名:Persea americana Mill. )是樟科鳄梨属植物。
①植物学史
中国台湾地区的鳄梨是在日本占领时期的1918-1931年间由日本人引进的。战后交接时遭到砍伐清除,直到1954年及1956年农复会陆续由美国再度引进12个品种,种植于农业试验所嘉义分所,但始终不曾推广栽培。直到1985年、1992年及1994年嘉义分所又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引进21个品种,并通过所内钟志明先生的持续研究与推广,才奠立了中国台湾栽培鳄梨的重要基础。
②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耐阴植物。高约10米,树皮灰绿色,纵裂。叶互生,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极尖,基部楔形、极尖至近圆形,革质,上面绿色,下面通常稍苍白色。花淡绿带黄色,长5-6毫米,花梗长达6毫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花被两面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果大,通常梨形,有时卵形或球形,黄绿色或红棕色,外果皮木栓质,中果皮肉质,可食。花期2-3月,果期8-9月。
③生长环境
鳄梨原产地平均降水量一般在1200毫米以上,有明显的干湿季节,但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不是特别干旱的地区或雨季分布均匀的地区,均可正常生长,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为最佳。高温干旱对鳄梨生长极不利,易引起枝叶日灼伤,花期遇到高温也会引起落花落果。油梨属浅根性树种,枝条较脆弱,故抗风能力差,宜选择避风地。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但更适于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于2米以上,土层深1米以上,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鳄梨不利于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地下水位高的土壤中生长,易感染根腐病。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能使其快速生长,若环境条件不适宜会导致生长缓慢。
④分布范围
原产于热带美洲;中国广东(广州、汕头)、海南(海口)、福建(福州、漳州)、台湾、云南(西双版纳)及四川(西昌)等地都有少量栽培。菲律宾和前苏联南部、欧洲中部等地亦有栽培。
中国台湾的鳄梨栽培集中于嘉南地区,其中以台南麻豆区的栽培历史最久,台南大内区的产量最高,台南大内区的鳄梨栽培面积占了全台湾的2/3以上。此外嘉义竹崎也有大量栽培,而屏东内埔、高雄六龟有少量栽培。
⑤主要价值
食用:油梨果肉柔软、细腻,富含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油脂、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且不含胆固醇,含糖量低,是老幼皆宜的高档水果,也是糖尿病人难得的高脂低糖食品,用果皮泡水饮用,对糖尿病有缓冲作用。富含维生素E及胡萝卜素等,具有良好的护肤、防晒与保健作用。能够防止动脉硬化、脑中风,因含铁量高,常吃可预防贫血。
经济:果仁含脂肪油,为非干性油,有温和的香气,比重0.9132,皂化值192.6,碘值94.4,非皂化物1.6%,供食用、医药和化妆工业用。
3.润楠属
润楠属(学名:Machilus),樟科开花植物的一个族属。它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森林,在中国、韩国、日本、台湾、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和菲律宾均可发现。它有时被包括在鳄梨属,目前包括约100种。
该属物种多为常绿乔木或灌木。该属约有6组6亚组约100种,全世界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东部的热带、亚热带,中国约68种3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南、中南部至台湾,北达山东、湖北及甘肃和陕西南部。该属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覆瓦状排列的鳞片。该属的模式物种是:润楠。该属是克里斯蒂安o戈特弗里德o丹尼尔o内斯o冯o埃森贝克(英文:Christian Gottfried Daniel Nees von Esenbeck ,1776–1858))于1822年设立。
(1)形态特征
该属物种芽大或小,常具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叶互生,全缘,具羽状脉。
圆锥花序腋生,密花而近无总梗或疏松而具长总梗;花两性,小或较大;花被筒短;花被裂片6,排成2轮,近等大或外轮的较小,花后不脱落(少数种类例外);能育雄蕊9枚,排成3轮,花药4室,外面2轮无腺体,少数种类有变异而具腺体,花丝较长或较短,花药内向,第三轮雄蕊有腺体,腺体有柄,花药外向,有时下面2室外向,上面2室内向或侧向,第四轮为退化雄蕊,短小,有短柄,先端箭头形;子房无柄,柱头小或盘状或头状。
果肉质,球形或少有椭圆形,果下有宿存反曲的花被裂片;果梗不增粗或略微增粗。 
(2)主要价值
该属物种多优良用材树种,供建筑、贵重家具和细工用,如云南的滇润楠,四川的润楠,四川、湖北的宜昌润楠,广东、广西的华润楠,梨润楠,绒毛润楠,黄绒润楠。一些种类的木材含有粘液,可作粘合剂,如刨花润楠。一些种类适生于水边河旁,可作为河岸防堤树种,如柳叶润楠,建润楠。此外,不少种类的树皮可作褐色染料,树皮和叶研粉,可作各种薰香的调合剂或饮水的净化剂,枝、叶和果可提取芳香油,种子油可提供制皂和润滑油用。
(3)润楠
润楠(学名:Machilus pingii Cheng ex Yang )是樟科、润楠属。乔木,高可达40米,小枝黄褐色,干时通常蓝紫黑色。顶芽卵形,鳞片近圆形,浅棕色。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革质,上面绿色,下面有贴伏小柔毛,中脉上面凹下,下面明显凸起,叶柄稍细弱,圆锥花序生于嫩枝基部,花梗纤细,花小带绿色,花被裂片长圆形,子房卵形,花柱纤细,果扁球形,黑色,4-6月开花,7-8月结果。
①产地生境
该种为四川特有,在雷波中山坪至西宁一带海拔1500米以下山谷中较为常见,常与山楠、西南赛楠、锥树等混生。此外,峨眉山、二郎山、乐山、洪雅、灌县等地区中常见生长,成都平原多为栽培,尤多见于庙宇园陵。川东地区的云阳和北碚缙云山也见有分布。润楠较耐隐蔽,成长后喜光,适生于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在四川雷波海拔1300米的原始常绿阔叶林中生长良好。
润楠树干雄伟挺拔,出材率高。木材优良,为特殊建筑用材的优良用材树种。
②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润楠为中国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种群现状:润楠为中国西南特有种,种群数量在15000株以下,属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濒危原因:由于金丝楠的市场炒作,楠木市场价格倍增,非法采集野生楠木的现象时有发生。楠木不是专指某一种木材,而是樟科楠属、润楠属和赛楠属部分树种木材的统称。在楠木树种中仅闽楠、浙江楠、桢楠和润楠是中国国家级保护树种。
保护措施:针对润楠集中分布地建立保护点,设置围栏,清除影响母树生长和天然下种的障碍,创造天然更新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要加强润楠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并加大执法力度,对乱砍滥伐的行为进行严惩。此外有必要加强繁殖和栽培技术研究,进行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不断扩大种群数量,避免物种灭绝。

--
FROM 58.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