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科—樟亚科(二):赛楠
4.油丹属
油丹属(学名:Alseodaphne)是樟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50余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约9种,产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及广东海南,其中海南油丹A. hainanensis Merr. 木材极能耐腐,尤适于水工、造船、桥梁、枕木、桩木等用。
(1)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叶互生,通常聚集于枝梢,羽状脉;花两性,为腋生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 花被简短小,花被裂片6,近相等或外轮3枚较小,脱落或不全脱落,花后稍增大,果时消失;能育雄蕊9,排成三轮,第一、二轮无腺体而药室内向,第三轮基部有一对腺体而药室外向或上方2室侧向,下方2室外向,药室4,室成对迭生;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形;子房部分陷入浅花被筒中,花柱通常与子房等长,柱头小,不明显,盘状;果卵珠形、长圆形或近球形,黑色或紫色,光亮,具白粉,果梗十分膨大,常呈倒锥形,有时近圆柱形,顶端截形,肉质,多浆,红色、绿色或黄色,常具疣。
(2)油丹
油丹(学名:Alseodaphne hainanensis)为樟科油丹属下的一个种。
乔木,高可达25米,枝及幼枝圆柱形,灰白色,顶芽小,叶多数,聚集于枝顶,叶片长椭圆形,革质,上面光亮,下面带绿白色,叶柄粗壮,圆锥花序生于枝条上部叶腋内,花梗纤细,果时增粗。花被裂片稍肉质,长圆形,花药椭圆状四方形,子房卵珠形,花柱纤细,果球形或卵形,果梗鲜时肉质,7月开花,10月至翌年2月结果。
分布于越南北部。中国海南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400-1700米的林谷或密林中。
该种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均匀,材质稍硬而重,具韧性,加工容易,干燥后不开裂,亦不变形,含油或粘液很丰富,色泽油润,极能耐腐,有香气,干燥后则香味稍减,纵切面具光泽,颇美观,适用于耐腐而韧的用途,如作水工、造船、桥梁、枕木、桩木等,用作矿柱、车辆、建筑、家具、农具以及其他细工用材。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5.赛楠属
赛楠属(学名:Nothaphoebe)是樟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灌木或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40种,分布于东南亚及北美洲。我国约有3种,产四川、贵州、云南及台湾。
(1)植物学史
我国原记录本属有4种,除归并一种外,尚有3种,这3种中有2种是确实可以建立的。但另一种即四川城口所产的城口赛楠N. fargesii Liou Ho据我们意见,可能就是白楠Phoebe neurantha (Hemsl.) Gamble。 N. fargesii Liou Ho一种,据刘厚建立时认为其体态与白楠相似,但根据花部特征:花被裂片不相等,腺体近无柄,退化雄蕊箭头形,柱头盘状,应归入赛楠属。但我们根据刘厚对该种的记载,花被片只是稍不相等,外轮长2.5毫米,内轮长3.5毫米,与白楠者近于一致,其他如腺体、退化雄蕊及柱头与白楠者难予区别,更重要的刘厚的专著中记载四川城口产有白楠一种(Farges s. n.),而在同地又认为体态与白楠相似但花被片稍不相等的归入赛楠属另立一种,这实在令人费解。要知道,楠属植物的花被片不完全是全然相等的,有些种外轮花被片比内轮花被片小,因而花被片稍不相等,白楠就是一例,但果时紧抱果实,而赛楠属植物花被片是不相等,外轮花被片常较内轮者小得多,但果时不紧抱果实,两属是可以区别的。故目前N.fargesii Liou Ho(模式:四川城口,Farges 1459)一种在无果情况下仅依据花部特征不能足以肯定不是白楠而应作为赛楠属的一个种。根据此理由,城口赛楠N. fargesii Liou Ho作为一个存疑种,附于本属之下。
(2)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叶互生,具柄,羽状脉。花序为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具梗,分枝;小苞片微小。
花两性,具梗。花被筒短,花被片6,不等大,外轮3枚小得多。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花丝近基部有一对具短柄的圆状肾形腺体,花药4室,第一、二轮雄蕊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花药药室外向或侧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三角状心形,具短柄。子房卵珠形,花柱纤细,柱头头状。
核果浆果状,椭圆形或圆球形。
(3)赛楠
赛楠(学名:Nothaphoebe cavaleriei)为樟科赛楠属下的一个种。
①产地生境
赛楠,为中亚热带常绿乔木,最高可达30余米,胸径可达1米。赛楠归类为楠木本类,主要有闻香园林金丝楠,缅甸赛楠,小叶楠等;润楠归类为楠木旁类,主要有水楠,大叶楠,赛楠,紫楠等。其中缅甸进口赛楠最好。
楠木为樟科常绿大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气候温暖湿润,生长在气温约0-38摄氏度,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的亚热带区域。
楠木为中国和南亚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在我国贵州、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区有天然分布,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由于历代砍伐利用,致使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于枯竭。现存林分,多系人工栽培的半自然林和风景保护林,在庙宇、村舍、公园、庭院等处尚有少量的大树,但病虫危害较严重,也相继在衰亡。
常生于常绿阔叶林及疏林中,海拔900-1700米。分布于缅甸,中国四川、贵州及云南东北部。
木材有香气,纹理直而结构细密,不易变形和开裂,为建筑、高级家具等优良木材。在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金丝楠木中的结晶体明显多于普通楠木,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且有淡雅幽香。
②名木历史
历史上,楠、樟、梓、椆并称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足见人们对楠木喜爱程度有多高。在中国建筑中,金丝楠木一直被视为最理想、最珍贵、最高级的建筑用材,在宫殿苑囿、坛庙陵墓中广泛应用。根据《博物要览》楠木有三种:一是赛楠,木微紫而带清香,纹理也很美观,高档家具用材;二是金丝楠(桢楠和紫楠的别名),木纹里有金丝,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更为难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结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纹;三是香楠,木质适中,多用其制作家具。古代封建帝王龙椅宝座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同时还是古代修建皇家宫殿、陵寝、园林等的特种材料,该树种自清代起就稀有了。晚明谢在杭《五杂俎》提到: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
楠木在元代,楠木已经广泛应用于宫廷家具的制作,成为皇家青睐的家具用材,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就有关于楠木制作的宝座,屏风床和寝床的记载,书中还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最早,以及楠木为建材建造的宫殿,文德殿,楠木因其不宣不燥,经久耐用的独特属性,成为皇家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木材,据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后香阁,一间,东西140尺,身75尺,高如其身,阁上御榻二,柱廊中设小山平床,皆楠木为之,而视以金,寝殿楠木玉榻,东加紫檀玉榻,香阁楠木寝床,金篓褥,黑貂壁幛,文德殿,又曰楠木殿,皆楠木为之,三间。[3] 明代,在中国的建筑中,楠木一直被视为最理想,最珍贵,最高贵的建筑用材,大明永乐四年(1460年)诏建北京宫殿时就“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这在明史上有明确的记载。明代的宫城和城楼,寺庙,行宫等重要的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明史记载的楠木,明史卷三十,正德十年,宣慰彭世麒,限大木三十,次者二百,亲督运京,赐赦宝谕。
北京故宫及现存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如明十三陵中,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棱恩殿,占地1956平方米,全殿由60根直径1.17米、高14.30米的金丝楠木巨柱支承,黄瓦红墙,垂檐庑殿顶,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大殿之一。
明代文献里常常提到,楠木为做家具的良材。常被用来制作箱子、柜子和书架,也可用来装饰柜门或制作文房用具。此外,楠木尤多“满面葡萄”的结瘿,其花纹细密瑰丽,精美异常。明式家具中用在显著部位的瘿木,多数为这类楠木瘿子。《博物要览》:“骰柏楠木出西蜀马湖府,纹理纵横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价高,四川亦难得,又谓之股子柏楠,今俗云斗柏楠。
清代,清前期国力昌盛,统治者追求穷奢极欲的豪华生活,对于起居坐卧家具的制作也是极尽工巧,这一时期对于楠木的需求量也是一直保持高位,据清宫档案记载,康熙年间楠木木桌长96cm,宽64cm 高32cm,桌子做成炕桌式样,桌面镶嵌银板,牙板为直牙条,四条腿直下,足尖是内翻马蹄足。
清康熙时修建的承德避暑山庄的主殿——“澹泊敬诚”殿,也是一座著名的楠木大殿。还有清西陵道光帝的慕陵隆恩殿、配殿建筑木构架均为楠木,并以精巧的雕工技艺雕刻出1318条形态各异的蟠龙和游龙。
6.檬果樟属
檬果樟属(学名:Caryodaphnopsis)是樟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乔木植物。
(1)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至中等大乔木。枝条圆柱形,有时因略具棱角而多少呈扁四棱形。叶对生或近对生,卵形至卵状长圆形,薄革质,具离基三出脉,具柄。花两性,排列成常为横出的狭而细长的腋生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均细小。花被筒极短或近于无,花被裂片6,脱落,外轮细小,三角形,开张,内轮大得多,宽三角状卵圆形,镊合状。能育雄蕊9,或为棒状长圆形而花丝不明显,或花药呈正方形而花丝明显且呈扁平向,花药4室,偶亦有各轮花药均2室或仅第一、二轮花药2室,第一、二轮药室内向,第三轮药室外向或侧外向,第一、二轮花丝无腺体,第三轮花丝基部有一对近无柄的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微小,箭头形,具短柄。子房卵珠形,花柱短,柱头不明显,2-3裂。果大,倒卵珠形或长椭圆状球形,梨果状,坚硬,亮绿色,外果皮薄膜质,中果皮肉质,常分解,内果皮软骨质;果梗多少增厚,顶端膨大。种子大,硬,形状与果同。
约7种,分布于我国云南以及老挝、越南北部至马来西亚的沙巴及菲律宾。我国有4种,均产于云南南部。
(2)檬果樟
檬果樟,是樟科、檬果樟属小或中等大乔木。产于南部;生于山谷疏林中或林缘路旁,海拔120-1200米。越南北部至马来西亚的沙巴及菲律宾也有。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
FROM 58.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