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得看地方。二审的水平也不一定可靠。
法院在司法改革的大潮中一直存在大民事审判和专业团队审判之争。
大民事审判不分案由,对主审法官的个人专业素养要求比较高。
专业团队就是只审特定一类案由,比如家事、侵权案件,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等。
全国法院兴起过一阵大民事审判机制改革高潮,倒逼大家学习,大家也尝到了甜头,业务素质更全面了,分案更均衡,大家一样。不存在谁的活好干谁的活不好干。
后来这几年案多人少加疫情,活干不完了。大民事的整体速度没有专业团队化快。现在就又改回去了。上级法院,尤其是与二审相关的中级人民法院也是这样。
由于法院人才的断层,全面符合大民事审判水平的法官其实并不占多数。
而法院每几年要轮岗,在专业团队化下,难免有人被安排到不熟悉的领域。二审法官在不熟悉的领域的二审闹笑话让一审法院骂娘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这挺考验责任心和业务水平。
为了避免这种低级失误,法院一般会指定熟悉某一领域的庭室为业务指导庭,但主审法官不汇报,业务指导庭也不知道你倒底会不会啊。
中国的法院你懂得,解决案件有很多办法,不一定非要判决。这有时候会掩盖一些人,尤其是没经历过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时代的一些人业务功底不行的情况。时代使然。
【 在 pany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白了。
: 但是二审判错的概率其实极其小吧,因为正常不是很确定肯定维持原判了,既然改判,说明还是比较确定的,也经过很多法官一起讨论过的。
--
修改:accd FROM 59.47.226.*
FROM 59.4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