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利于病
站在纯第三方的角度给你解读一下,听得进去是对你好,听不进去也随便你
我就告诉你一条,让行政部门主动作为,盖个章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除非敲章的大妈和A有关联,私自行动,这种概率极低,风险极大的事情暂时不在讨论范围内)
学院担着风险,提供大量证据性描述给医院,送你去“看病”,不是一两个人拍拍脑袋就能做出来的事情
一般流程是,主管教师请示系主任以及教学副院长
副院长听取汇报,安排老师,学生干部,寝室室友等小范围讨论,形成意见
主管教师总结形成报告,主管院长签字,学院办公会以及学校学生工作部分别审批
如果会议有不同意见,还要再次找同寝室人员,班导师,学生干部开会确认
最后联系医院之前,一定还会通知学生家长
最后才会形成处理意见,开具公函的
话说但凡是当事人的所作所为不影响第三方,或者没有抑郁跳楼的风险
老师和学校吃饱了撑的掺和这种事情
总结一下重点就是,让学校盖章,如果有流程(比如签合同,报课题),那相对简单
但凡是一点点鸡毛蒜皮意想不到的事情,难得很
那么从结果反推,如此困难的事情既然做到了,一定有超乎意外的反常规
我当过班导师,当过基层青椒,这些话讲给你听,都是对你好
再次强调,精神正常或者异常并非什么负面评价,只是一个简单的医学描述
正常人评分75+-25,你得分49.5或者100.1就算异常,这个比例在人群中是很高的,而且也不一定有什么负面的社会影响,注意就行,严重了看医生
我本人就有轻微易怒,和血糖水平相关,年龄大了,情况还在逐渐加重,自己知道反复提醒自己,谨慎行事,又如何呢?(即便如此在吵架的瞬间,还是忍不住易怒,吵得过程中尽量会控制)
另外,精神门诊医生跟你复盘当年的情况,云云,你也要反复推敲这件事情,他是在帮你分析问题,还是把皮球提给学校(目的在于说明医院这边的行为正当性),你要分析呀。医院和学校联合造成的结果,他把学校的问题多强调强调,医院这边不就没问题了么。人际交流,既要听台词也要听潜台词,说出去的话既要让别人字面上理解,也要考虑到别人字面之外会不会有各种程度的误解,如果这些做不到,其实也是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形式
总归相比与国外,中国人对精神健康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国外也有过分的地方,过度使用精神健康解释行为异常,过渡的药物干预。国内的问题就是,讳疾忌医,一听精神异常就急得跳脚,要骂人。两边折中一下就好了
肺腑之言,我跟你也素昧平生,只不过当过几年教师有点强迫症,觉得遇到某些情况不提醒一下就会耽误别人一样。还是那句话,听得进就听(也许不对,权当参考),听不进就算了
如果全水木,都是在提法律建议,仅凭你的只言片语就觉得你是白荷花,完美无缺,只有A罪大恶极,需要严格法办,那才是害了你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五行缺德吧?这种回复垃圾信息的垃圾行为不一定有精神问题,但一定道有德问题。
:
:
: ...................
--
FROM 61.13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