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人物的欲望,从戏剧冲突来说,还有戏剧的欲望,好比舞狮子,如果没有狮子前面那个彩球,那么狮子是舞不起来的,金庸写的书剑恩仇录,在这方面就表现的比较好,为了救一个人,一群人从大西北一路争啊抢啊,一直抢到江南,好不容易抢到手,又触发了宫廷争斗的戏码,所以看戏不主要是看狮子,更重要的是看狮子前面的那个彩球。
【 在 Talker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但文艺理论认为,这一条在文艺领域并不适用,在文艺的世界,这条应该叫“我欲故我在”。这句话有多层意思,最重要的两点:1.一个人物要立起来,让人感觉到真实,或着说如果想把一个人物写的活灵活现,就必须为这个人物创造欲望。2.如果一个人物没有欲望,那这个人物可以从文艺世界抹除。
: 那么,JK罗林知不知道这一理论呢?她当然太知道了。以《哈利·波特》第二部开头为例,看一下JK罗林创造的“欲望”世界。
: 《哈利·波特》第二部叫《哈利·波特与密室》,开场两章叫“最糟糕的生日”和“多比的警告”。这两章算一个小场景,故事地点是哈利姨妈家。(这个场景非常短,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一下)在这个小场景里,故事以弗农姨父的欲望为主线,弗农姨父的欲望是:从梅森夫妇哪里得到一大笔钻机订单,他的计划是:在家招待梅森夫妇。在这个场景里哈利的欲望是:1.乖乖表现,以获得正常开学的机会。2.得到朋友们的暑假来信。此时闯入了一个意外:多比,多比也有一个欲望:阻止哈利入学。经过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件,场景的结尾是:由于多比的介入,弗农姨父没能获得这个订单,他恨死了哈利。
: ...................
--
FROM 120.24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