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也有专业词汇壁垒
很多次你以为自己是望文生义,其实是在生活中先把意思和词对应上,才反过来觉得望文可以生义
专业词汇就很难望文生义
想想校园里那些学术讲座的题目
数理化生那些,就算字全认识,也不一定明白是要说啥
甚至老祖宗传了几千年,武侠小说又大力普及几十年的祖国医学那些术语
里急后重,赤白肉际,培土生金
去望文生义,十有八九都要生错
【 在 INCEP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英语来说,专业词汇的壁垒是事实吧。普通人没学过法律和医学,书都看不懂,所以只能对专业人士唯命是从,也是他们收入高的原因之一吧。我甚至觉得,这次西方民众不重视防疫,也是因为他们不像我们,每出点事可以迅速通过百度自学成才,只能被动听媒体和政府的解读,所以缺乏独立的判断。
: 汉语冰箱也有冰制的箱子的歧义,但这没关系,因为电冰箱是真实存在的,现实里认识冰箱的人,看到“冰箱”二字自然知道含义。而用词根构词,也避免不了歧义。本质来说,icebox并不是绝对不行,“iphone”其实和“icebox”是同样逻辑。英语不“组词”而重新构词,关键应该还在别处。
: 发自「今日水木 on 你要唠这个我可不困了啊」
--
FROM 222.16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