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连城诀》,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初中了,故好多情节都记不清了,重温起来和读新书倒没什么两样。这本书情节不错,但要配合金庸附于文末的《后记》才更有味道,更能理解书中主人公狄云的悲剧。闲话少说,提一下《后记》中吸引我眼球的段落:
[引用]
只为要赶时候,磨米粉的工夫往往要做到晚上十点、十一点钟。这天他收了工,已经很晚了,正要回家,财主家里许多人叫了起来:“有贼!”有人叫他到花园去帮同捉贼。他一奔进花园,就给人几棍子打倒,说他是“贼骨头”,好几个人用棍子打得他遍体鳞伤,还打断了几根肋骨,他的半边驼就是这样造成的。他头上吃了几棍,昏晕了过去,醒转来时,身边有许多金银首饰,说是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又有人在他竹箩的米粉底下搜出了一些金银和铜钱,于是将他送进知县衙门。贼赃俱在,他也分辩不来,给打了几十板,收进了监牢。
[/引用]
感觉恁地眼熟?查一下《水浒传》第三十回:
[引用]
当时一连又饮了十数杯酒。约莫酒涌上来,恐怕失了礼节,便起身拜谢了相公、
夫人,出到前厅廊下房门前。开了门,觉道酒食在腹,未能便睡,去房里脱了衣裳,
除了巾帻,拿条哨棒来厅心里,月明下,使几回棒,打了几个轮头。仰面看天时,
约莫三更时分。武松进到房里,却待脱衣去睡,只听得后堂里一片声叫起“有贼”
来。武松听得道:“都监相公如此爱我,他后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武
松献勤,提了一条哨棒,径抢入后堂里来。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
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武松听得这话,提着哨棒,大踏步直赶入花园
里去寻时,一周遭不见。复翻身却奔出来,不提防黑影里撇出一条板凳,把武松一
交绊翻,走出七八个军汉,叫一声:“捉贼!”就地下把武松一条麻索绑了。武松
急叫道:“是我!”那众军汉那里容他分说?只见堂里灯烛荧煌,张都监坐在厅上,
一片声叫道:“拿将来!”众军汉把武松一步一棍,打到厅前。
武松叫道:“我不是贼,是武松。”张都监看了大怒,变了面皮,喝骂道:“你
这个贼配军!本是个强盗,贼心贼肝的人,我倒要抬举你一力成人,不曾亏负了你
半点儿,却才教你一处吃酒,同席坐地,我指望要抬举,与你个官,你如何却做这
等的勾当?”武松大叫道:“相公,非干我事!我来捉贼,如何倒把我捉了做贼?武
松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不做这般的事。”张都监喝道:“你这厮休赖!且把他押
去他房里,搜看有无赃物。”众军汉把武松押着,径到他房里,打开他那柳藤箱子
看时,上面都是些衣服,下面却是些银酒器皿,约有一二百两赃物。武松见了,也
自目睁口呆,只叫得屈。众军汉把箱子抬出厅前,张都监看了大骂道:“贼配军,
如此无礼,赃物正在你箱子里搜出来,如何赖得过!常言道:‘众生好度人难度!’
原来你这厮外貌像人,倒有这等贼心贼肝!既然赃证明白,没话说了。”连夜便把
赃物封了,且叫送去机密房里监收,天明却和这厮说话。武松大叫冤屈,那里肯容
他分说?众军汉扛了赃物,将武松送到机密房里收管了。张都监连夜使人去对知府
说了,押司孔目上下都使用了钱。
[/引用]
于是有一丝怀疑,金庸当年海宁的家里真的有个叫和生的老长工吗?抑或这是金庸从《水浒传》的上述段落中吸取灵感的“再创作”?我是不惮于以最坏的恶意去揣度金老爷子的,因为这两个故事实在是太相似了。财主要陷害一个磨粉的工人,居然用小说中的手法,这般没有想象力与创造性?自明朝(《水浒》的成书日期,如果算上评话,那就更要向前推)到金庸创作此书,往少里说也有五六百年了,地主老财恁地不长进?!
--
FROM 216.2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