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洪流里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发光发热,有的人被后人敬仰,流传千年,如秦始皇、汉武帝;有的被后人唾骂,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如石敬瑭、魏忠贤。今我们就要说一说石敬瑭——身边的人桑维翰。这个人物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印象,但他所带来的后果却是四百年的无尽痛苦。
此人出生于河南洛阳,生于晚唐时期,出身不高,生于乱世,且貌不惊人,个子矮小,面相极恶。这样的人物要么就是平庸非常,要么是位极人臣,那么桑维翰就是心有大志,有所求的人,他想要当的是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上人,正所谓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
可如果说说就成功,那古代哪还有那么多到了古稀还在求的进士的人呢?也是此人运气不佳,参加科举,考官竟嫌弃他的名字而不予录取。这就是如今的“躺枪”了。这要是其他人定是羞愤非常,再不去科举,但桑维翰不会呀,他为了鼓舞自身士气,就写了一篇赋还造了一方铁研。
也算是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棍磨成针,年近三十的桑维翰进士及第,开始了他的野心,他被石敬瑭招入门下,成为谋士,从此桑维翰紧跟石敬瑭手下,成为他最重要的人。这石敬瑭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人在我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个人人讨打的角色,为实现一己私心,与虎谋皮,成为辽国的附属,将最重要的燕云十六州送给辽国。这个献封地的意思就是桑维翰提出来的。怎么弄出来的幺蛾子呢?
且听我慢慢叙来:936年,石敬瑭作为节度使自然是起了异心,想自立国家,但他的力量再大也无法与国为敌,于是灵机一动,想求得外援,要说这外援也是一番计量。这临近的自然不行,要不然等将唐朝扳倒这边就会起内讧,这太远了吧,自然也是不行,要不然兵力补不上,到时候唐朝反扑就麻烦了。这一筛选,自然就想到了契丹。这谋反并不是小事,只有桑维翰同意,你想他为什么不赶紧同意呢?你想,这次事发,如果败了,他活不成,如果胜利,石敬瑭一想这是他同意的,那不就是节节高升了么。
所以在别人不同意的时候,桑维翰首先提出了赞同。他告诉石敬瑭:“如果想谋反我是肯定追随,如果找人帮助,找契丹就特别合适,你可以送给他点东西,和他从此称兄道弟,从此,即使有急事,也能随叫随到,岂不两全了?”这石敬瑭一听就心花怒放,赶紧写信并将这十六州献给契丹,还自称是契丹的儿皇帝。这下石敬瑭当上了皇帝,桑维翰也实现了自己的大计。
但这就是此事之后,中原却饱受骚扰之苦。这十六州在我国边境,失去了这些地区,游牧民族进中原地区犹如无人过境,历经两朝四百年朱元璋才将燕云十六州收复回来。
--
FROM 120.2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