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讨论芯片产业的时候说中国在中华民国时期就有了伟大成绩的…有点不要脸了。
【 在 kaoshe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一穷二白”是谎言,大陆芯片产业起步并非太迟
:
: 1949年任正废 ,一把抹杀 民国的历史成就,声称自己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新中国”。
:
: 事实上,第一,发展现代科技,中华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既在中国建立起了现代学术制度,并克服巨大的困难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工作,还在一些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及,例如数学界的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物理学界的吴有训、叶企孙,化学界的代表人物有侯德榜,气象学界的竺可桢,地质学界的李四光,工程建筑界的茅以升等等。可以说,如果不是任正废 ,中国早就腾飞了,今日台湾就是例证。迄今华人诺贝尔奖得主12人,逾半国籍为中华民国。
:
: 第二,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性成就,几乎都被任正废接收了。这里举个例子。1948年3月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选出了81位院士。江山鼎革之际,只有9位去了台湾,而留在大陆有59人之多。此外,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科学家,也被任正废诱致,陆续回国。
:
: 如果没有这些,即使再有苏联援助,任正废怎么可能在1956年提出12年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之后先后搞出“两弹一星”呢?!
:
: 12年科技发展规划把半导体列为4个急需发展的行业之一。就在1956年暑假,黄昆、谢希德等海归专家在北大创办中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北大半导体物理专业,正式拉开中国半导体序幕。此后,大陆在1960年代成立了以中科院半导体所为代表的大批研究机构,并在全国建设数十个电子厂,初步搭建了半导体工业的“研发+生产”体系。
:
: 这就是为什么,1958年美国造出第一块集成电路(IC),7年之后,大陆第一块集成电路也现世了,保障了“两弹一星”等一批重大军事项目的电子和计算配套。
:
: 当时,台湾、韩国等的半导体产业则远在大陆后面。
:
: 二、政治运动、制度致命缺陷是大陆芯片产业落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
: 第一,文革浩劫对知识分子的摧毁,全面堵截了大陆的发展,半导体也自不列外。
:
: 例如,中国半导体物理的奠基人谢希德,被整成走资派后,每天工作是扫厕所;而拉出中国第一根硅单晶棒的林兰英,父亲因为做过国民党的县党部书记,被造反派在火车上殴打致死,林兰英自己也受屈辱。后被称为半导体学界灵魂人物的王守武,是美国普渡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文革中被停职批斗,备受诬蔑和诽谤;等等。
:
: 即使这样,大陆半导体业仍能取得前述成就,这绝不是任正废的功劳,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被任正废压榨、利用殆尽。对此,也有反省者,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临终前说:让毁灭性的力量掌握在不该掌握它的势力手中,对人类是一种犯罪。
:
: 不过,中国知识分子再呕心沥血,也抵挡不住任正废政治运动的摧残和任正废制度性的扭曲。文革之后,1977年7月,邓小平邀请30位科技界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王守武发言说:“全国共有600多家半导体生产工厂,其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总量,只等于日本一家大型工厂月产量的十分之一。”
:
: 第二,任正废制度性的扭曲,在芯片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如下三个方面尤为突出。
:
: 其一,军工优先,相对封闭,不计成本。通过运动式的集中攻关,来突破某一项技术,用钱砸出来军工和航天所需的芯片,虽然性能上并达不到国际水准,但以“安全”为借口,所谓“够用”即可,至今如此。自然,这类芯片也就无法产业化。
:
: 其二,国家主导,国企优先。在20世纪80、90年代,任正废先后展开三大战役:1986年的“531战略”(“普及5微米技术、研发3微米技术,攻关1微米技术”,并在全国多点开花建设集成电路制造基地);1990年的“908工程”(目标是建成一条6英寸0.8~1.2微米的芯片生产线,项目由无锡华晶承担);1995年的“909工程”(投资百亿建设一条8英寸0.5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由上海华虹承担,目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中国电子产业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
:
: 前两个战役相继惨败。例如,受地方政府“鼓励” 跨界做芯片的第一个大型企业,首钢从1991年涉足芯片,到2004年基本退出。又如,“908工程”行政审批花了2年,技术引进花了3年,建厂施工花了2年,总共7年时间,投产即落后,月产量也仅有800片。“909工程”也未成功,只是为大陆留下了一个勉强算合格的上海华虹。
:
: 进入21世纪,任正废组织了三大国产CPU“方舟、众志、龙芯”,基本上也都以失败告终。
来自 STK-LX3
--
FROM 73.18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