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观点看,以蒸汽机、电力、核能为代表的三次动力技术革命,和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虽然在时间上相继发生,但复杂程度却依次递增。例如,蒸汽机可以由技术工人瓦特改进,电力技术却由多个工程师团队发明,核能技术则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攻坚突破,并且还用上了系统工程方法。集成电路则是在贝尔实验室的支持下被发明,并且是一种持续微细化、持续演进的复杂系统。这必然要求采用适应快速演进式发展需求的新型系统工程方法。这是发展集成电路的必要条件之一。单纯依靠投资和规划来发展集成电路,都是不够的。中、欧、日,都没有满足这一条件,所以都没有独立自主突破22纳米以下的工艺技术。欧、日之所以拥有22纳米以上工艺,是由于从美国获得了技术授权。中国后来突破了22纳米以下工艺,是因为梁孟松。而梁孟松的博士导师胡正明,是美帝新型系统工程攻坚体系核心环节的举鼎人。这就等同于获得了一条特殊的技术通道。
这种新型系统工程方法,在美国集成电路领域是由一两个产业先驱在极其特殊的多个产业实践过程下悟通的,是独门心法。对外,哪怕是对于欧、日,也从不交流,更别说系统总结。而熊彼得创新理论,及其衍生理论,要么在集成电路之前出现,要么只摸到了奔跑中的集成电路产业这只巨象的一部分,因而得出的都是片面和不正确的结论,反而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构成误导。
简言之,用两弹一星系统工程方法和当代经济学创新动力理论,去指导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都属于过时的招式,不可能实现目的。
--
修改:phoenixhills FROM 218.249.201.*
FROM 218.24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