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例子,就拿20丝带机来说,其中对于升力具有极大贡献的,是翼面之上的拉涡。
由机头凸出的曲线和鸭翼拉出的涡旋泡儿,经过主机翼之上之时会破裂,形成类似低压区,极大增加了上下翼面的压力差,因此极大地提高了 “升力”,或者说未必算升力,因为它接近垂直飞行的时候翼面的所谓“上下”也是有压力差的,所以实际效果是形成了良好的机动力。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地效飞行器,靠一定速度下,稳定地压缩翼下空气,使得翼面上下的空气本身就产生密度差,从而加大了飞行器的“升力”。
力的作用方式很复杂,但是大都可以归结为“翼面上下压力差”,
而翼面上下流速不同产生的压力差,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之一。
【 在 williamt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叶素理论我也学过,但是现实是,所有螺旋桨、直升机旋翼、飞机固定翼,都有一个安装角
: 螺旋桨、直升机旋翼的安装角非常大,最小的地方有20多度,最大的靠近轴心的安装角可达60-70度,固定翼机翼的安装角,速度快的飞机有3-5度,速度慢的老飞机可以到12度,这个安装角才是关键。
: 如果安装角等于0,飞行员还要仰着头开飞机,如果螺旋桨、直升机旋翼安装角是0,根本没有动力输出。所以叶素理论是骗人的,在机翼上表面的附面层,厚度只有1、2mm,用来计算压力差的气体厚度,到不了1m,因为机翼厚度没那么厚,不会将气流扰动传到1m以外的空气,靠着不到1m厚
: ...................
--
FROM 11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