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F0BeNHpB4m9yL4pmwBkIkw 【会议预告】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研讨会将于12月27至28日举办
中国自动化学会 2021-12-24 21:33
图片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图片
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研讨会
图片
2021年12月27-28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启航之年,同时也是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60周年,中国自动化学会创始人钱学森先生诞辰11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中国自动化学会计划于12月27日-28日举办“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研讨会”活动。
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研讨会将深切缅怀钱学森先生为我国科学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追思和学习钱学森先生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勇于进取,激励科学技术原始创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图片
图片
日程安排
图片
会议时间:2021年12月27日(周一) 13:30-17:00
会议方式:线上视频会议
致 辞:
郑南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王飞跃 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主 持:
侯增广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时 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13:50-14:20
薛禹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整体论与还原论的协同 — 以碳中和的路径优化为例
14:20-14:50
熊范纶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使命与传承
14:50-15:20
郑 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首席研究员
基于新一代GNSS-R卫星海面测高原理提高水下导航精度
15:20-15:50
郑 楠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副研究员
高山仰止 永学大师 科学思想 传承有志
15:50-16:30
自由交流
16:30-17:00
会议总结
会议时间:2021年12月28日(周二) 8:30-11:30
会议方式:线上视频会议
致 辞:
刘成林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主题讲座一:思维科学与复杂系统
主 持:
郑 楠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包红云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8:40-8:55
李明 教授
曾任钱学森院士秘书
军委科技委大校
基于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思维科学的理解与认识
8:55-9:10
卢明森 教授
北京联合大学
思维科学简介
9:10-9:25
王丹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复杂系统处理的理论方法与智能技术
9:25-9:40
李耀东 教授
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综合集成法研究的几点体会
9:40-9:50
李秋丹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面向复杂事件传播分析的技术及应用
9:50-10:00
自由交流
主题讲座二:智能技术
主 持:
郑 楠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肖柏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10:00-10:15
朱远平 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于空时编解码网络的手写笔迹重建
10:15-10:30
吴龙庭 讲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智能财务系统研究前沿
10:30-10:45
张中锋 副总监
360数科风控
大数据智能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实践
10:45-11:00
缪庆亮 研发总监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问答和对话技术研究及应用
11:00-11:15
宋双永 技术副总监
京东科技智能客服产品部
京东自营智能客服简介
11:15-11:30
自由交流
图片
会议直通车
图片
视频号直播
图片
微信扫一扫预约
小程序直播
图片
B站直播
图片
微博直播
图片
图片
致辞嘉宾
图片
图片
郑南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图片
王飞跃
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图片
刘成林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图片
报告嘉宾
图片
12月17日 13:30-17:00
图片
薛禹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报告主题:
整体论与还原论的协同 — 以碳中和的路径优化为例
报告人简介:
薛禹胜,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电力系统自动化》和《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MPCE)》主编。
发明的EEAC理论与算法攻克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的世界难题,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唯一实现工程应用的量化分析方法。研发了该领域中国独有、全球引领的大电网停电防御系统,大规模应用于我国4/5的省级以上电网。提出了能源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E)框架以及电网主动支撑能源转型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国家、地区以及能源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理论支撑。目前,正带领团队探索碳中和路径优化方法,致力于为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共出版专著5部,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656篇,授权发明专利60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首届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图片
熊范纶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中科院合肥智能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
报告主题:
使命与传承
报告摘要:
回顾我国农业智能工程学科研究的创新与发展历程,概述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动态、突破口与未来展望,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报告人简介:
熊范纶,我国智能农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Fellow,首位中国科学家荣获世界自动控制界最高奖IFAC Fellow奖。国际农业人工智能(AIA)最早发起者之一。曾任IFAC技术局成员、生物与生态控制系统协调委员会主席等。
熊范纶是中科院合肥智能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大与智能所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及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智慧农业专委会荣誉主任。率先在我国开展农业智能工程的研究,首创我国第一个农业专家系统,主持农业智能系统及其技术体系等研究,取得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和国际领先地位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和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主持的基础研究成果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二十周年重大成果,发表论文200多篇、专著2部,开拓引领了农业智能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有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并获863计划突出贡献奖、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世界信息峰会奖、农业工程终身成就奖等。
图片
郑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报告主题:
基于新一代GNSS-R卫星海面测高原理提高水下导航精度
报告摘要:
(1)构建双圆极化相控阵天线模型,提高GNSS-R天线海面测高精度;构建方向性系数扫描损失误差模型,提高星载iGNSS-R海面测高估计精度;提出重力场-法向投影反射参考面组合修正法,提高GNSS-R镜面反射点定位精度;提出海洋潮汐时变高程修正定位法,提高星载GNSS-R镜面反射点海面定位精度;构建瞬时海洋反射面模型,提高中国海船载GNSS-R的镜面点定位精度;提出机器学习加权平均融合特征提取法,提高GNSS-R海面测高精度;提出星载下视天线观测能力优化法,提高GNSS-R测高卫星接收海面反射信号数量;突破了GNSS-R测高卫星系统顶层设计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新一代GNSS-R卫星海面测高计划立项规划。
(2)提出海底地形三维优化法,提高海洋重力场插值精度;提出大地水准面三维修正法,提高海洋重力加密基准图重构精度;提出海底地形-重力联合法,提高全球海洋重力异常图空间分辨率;提出地形约束因子权重优化法,提高海底地形反演精度;研究成果将有力支撑全球、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海洋重力场基准图构建。
(3)提出球面最短弧周期性航向控制法,提高水下航行器惯性地形匹配导航平均精度;提出格网拓扑结构迭代最佳环域点算法,提高水下重力匹配导航精度;提出软间隔局部半圆域再搜索法,提高水下重力匹配导航效率和精度;提出分层邻域阈值搜索法,提高天空海一体化水下惯性/重力组合导航匹配效率;提出主成分加权平均归一化法,优选水下重力匹配导航适配区;提出卷积坡度特征值-支持向量机联合法,优选水下导航适配区;提出先验递推迭代最小二乘误匹配修正法,提高水下重力匹配导航可靠性;研究成果解决了水下组合导航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
报告人简介:
郑伟,1977年生,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理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现工作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重力/测高反演和水下导航。现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专业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平行控制与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Remote Sensing》、《Applied Geophysics》等SCI期刊编委,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兼职教授和兼职博导,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高分专项重力评审专家组组长、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等30余项。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Surveys in Geophysics》(IF=6.673,SCI一区)、《Journal of Hydrology》(IF=5.722,SCI一区)等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收录90余篇),他引1000余次;以独立/第一作者在《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和"十二/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资助),参编英文学术著作1部;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和受理28项;以排名第一荣获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地球物理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全国50名/年)、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全国5名/年)、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全国5名/年)、十佳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全国10名/年)、中国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奖(全国30名/年)、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创新奖(全国2名/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全国40名/年)等30余项;主持中央军委科技委前沿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特优)、“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青年人才项目、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和青年创新促进会基金、日本JSPS项目课题、国家留学人员科技择优资助基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杰出青年人才基金等30余项;研究成果获西班牙科学院、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等19个航天、测绘、海洋、地震、国防部门应用;获奖成果被《中国测绘报》、《长江日报》、《中国航天》等媒体跟踪报道。
图片
郑楠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报告主题:
高山仰止 永学大师 科学思想 传承有志
报告摘要:
钱学森先生在系统科学领域的工作和贡献,以及我们课题组在戴汝为院士指导下进行的相关研究工作。
报告人简介:
郑楠,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戴汝为院士。长期致力于复杂系统与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复杂系统综合集成研讨体系;个体、群体、人机结合智能决策等。现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委员。
12月18日 8:30-11:30
图片
李明
曾任钱学森院士秘书
军委科技委大校教授
报告主题:
基于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思维科学的理解与认识
报告摘要:
钱学森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体系,而且运用这个科学体系去解决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思维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和方法的学科,不研究思维的内容,即人自己能加以控制的思维,包括:逻辑(抽象)思维、直感(形象)思维、顿悟(灵感)思维等,所要解决的问题诸如人类是如何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有什么规律等,目的不仅是能理解人的思维行为,而且要创造出比人类能达到智能能力、创新能力更大。本文基于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介绍个人对思维科学的理解与认识。
报告人简介:
李明,1972年出生,钱学森院士最后一任秘书。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理学学士;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国防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2011年至2012年,在英国皇家国防研究院培训,同时攻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国际安全与战略专业,获人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至2009年,任钱学森同志秘书。从钱老逝世至今,继续从事有关钱老工作。
图片
卢明森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报告主题:
思维科学简介
报告摘要:
思维科学是钱学森创建的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并列的新兴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创造行思维与社会思维)、技术科学(科学方法论、模式识别、语言学等)和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综合集成研讨厅、情报科学等)三个层次;40年来已经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出版相关著作几十部,发表论文数十万篇。
报告人简介:
卢明森,1934年出生,辽宁锦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6年退休,北京联合大学教授,主讲形式逻辑,曾开设“思维奥秘探索”、“创新思维学引论”选修课,出版《思维奥秘探索》、《思维科学研究 》、《创新思维学引论》、《钱学森思维科学思想》、《钱学森论大成智慧》、 《钱学森论思维科学》等著作六部,发表思维科学论文20多篇。
图片
王丹力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主题:
复杂系统处理的理论方法与智能技术
报告摘要:
本报告介绍了综合集成法和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探讨了智能时代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发展,分析了综合集成研讨环境下的若干智能技术和应用。
报告人简介:
王丹力,女,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目前研究方向:复杂系统与综合集成、群体智能、人机融合、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负责和参加了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项目等。现任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物联网图形学专委会委员、系统仿真学会数字娱乐专委会委员、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专委会委员等。担任国际期刊JIST和Iliver编委以及多个国内外会议期刊的审稿专家。在相关领域重要国际会议和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70多篇,获得15项发明专利,参与国家标准制定5项。
图片
李耀东
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报告主题:
综合集成法研究的几点体会
报告摘要:
以综合集成方法论为代表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研究是我国学术界在复杂性科学领域的一个主要贡献和方向,从正式提出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时间,回顾这段过程,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例如:1. 系统学体系的构建方式问题;2. 综合集成法的应用问题;3. 与新兴工具和其它学科的结合问题。本报告主要介绍对上述问题的一些个体会和认识。
报告人简介:
李耀东,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师从戴汝为先生从事系统复杂性和综合集成法的研究工作。
图片
李秋丹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主题:
面向复杂事件传播分析的技术及应用
报告摘要:
探讨复杂事件传播分析的内涵、发展阶段、特点、案例及未来可开展的工作。
报告人简介:
李秋丹,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社会计算与大数据解析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参与20余个项目,研发的技术应用于媒体、宣传等多家用户单位,提升了决策分析的效果。
图片
朱远平
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主题:
基于空时编解码网络的手写笔迹重建
报告摘要:
Chinese handwriting characters have complex strokes and various writing style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reconstruct handwriting trajectory. In this talk, I will present a Spatial-Temporal Encoder-Decoder network based handwriting trajectory reconstruction method. Different from other models that generate trajectory coordinates through a fully connected network,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uts heat map sequence. The model is consists of three modules: key point detection module, spatial encoder-decoder module and reconstruction constraint module. The key point detector module and the spatial encoder are composed of a ful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he former generates heat maps of all key points which is a branch of the spatial encoder, and the mainly encoding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of each position on the offline image. The temporal decoder module is composed of a GRU network and an MLP network. Finally, we combine temporal inform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constraints to generate the final sequence. At each time,the features encoding by the spatial encoder module are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s at the previous time that generate a corresponding heat map.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work is to propose a method that more suitable for handwriting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handwritten characters.
报告人简介:
朱远平,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图像处理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
图片
吴龙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讲师
报告主题:
智能财务系统研究前沿
报告摘要:
本报告主要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财务、审计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通过阐述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的本质特征,说明会计、财务和审计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报告将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当前财会审领域运用的主要方向,依次为文本处理、区块链账簿、会计知识表示和财报信息失真的智能识别。
报告人简介:
吴龙庭,工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讲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持多项省部级教学项目和横向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ecision Making》、《计算机应用研究》、《财会通讯》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ecision Making》、《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Accounting》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图片
张中锋
360数科风控副总监
报告主题:
大数据智能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实践
报告摘要:
简单介绍大数据、经典机器学习算法,特别是知识图谱、NLP等技术,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实践,包括营销获客、授信/交易建模及策略分析等。
报告人简介:
张中峰,360数科任风控副总监,负责金融科技输出,在计算广告、金融风控领域有多年实践经验。11-15年先后在亿赞普、百度从事计算广告相关算法研发。16年开始探索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在线上小额信贷中的应用实践。19年底加入360数科,先后负责数据智能在保险获客、信贷风控输出的算法及策略研究。
图片
缪庆亮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报告主题:
问答和对话技术研究及应用
报告摘要:
语音交互全链路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知识问答、对话管理、语音合成等技术,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自然语言交互解决方案。简要分享语音交互链路中核心技术以及语音问答对话技术在企业智能服务中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
缪庆亮,2011年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先后任职富士通研发中心、联想研究院。现任思必驰研发总监,负责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相关技术研发和创新产品落地。
图片
宋双永
京东科技智能客服产品部技术副总监
报告主题:
京东自营智能客服简介
报告摘要:
介绍京东自营智能客服产品体系,以及在智能客服打造过程中,如何从类人和超人两个角度出发去构建对应的能力。
报告人简介:
宋双永,京东科技智能客服产品部算法科学家、副总监,北京交通大学专硕企业导师,CCF会员。201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就职于富士通研发中心、阿里巴巴智能服务事业部,目前在京东科技就职,负责京东自营智能客服整体算法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在知名会议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篇,并曾担任DSS、AAAI、DASFAA等期刊会议的副主编、Session Chair和审稿人等。
END
--
FROM 211.16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