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于 (Thu Jun 18 20:41:57 2015) 提到:
呢?
☆─────────────────────────────────────☆
masharp (masharp) 于 (Fri Jun 19 15:59:25 2015) 提到:
分开
【 在 yyyxxx12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呢?
: --
: FROM 61.148.243.*
--来自微水木3.2.0
☆─────────────────────────────────────☆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于 (Fri Jun 19 16:17:13 2015) 提到:
为啥呢?
【 在 ma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分开
☆─────────────────────────────────────☆
masharp (masharp) 于 (Fri Jun 19 16:20:05 2015) 提到:
想当然的,列车带动的空气方向相反,碰到一起会减速吧,动能转化为内能压强增大
【 在 yyyxxx122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呢?
☆─────────────────────────────────────☆
solemio (q`) 于 (Fri Jun 19 16:49:13 2015) 提到:
靠近,因为车厢之间空气流动加快导致压力减小
【 在 yyyxxx1221 的大作中提到: 】
: 呢?
☆─────────────────────────────────────☆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于 (Fri Jun 19 16:55:34 2015) 提到:
昨天在高铁上认真体会了一下,给高铁的力是使两个高铁分开的力。你的解释我觉得也有道理。
【 在 ma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当然的,列车带动的空气方向相反,碰到一起会减速吧,动能转化为内能压强增大
☆─────────────────────────────────────☆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于 (Fri Jun 19 16:57:11 2015) 提到:
但是我昨天在高铁上感觉是力的方向使两辆车远离
【 在 solemio 的大作中提到: 】
: 靠近,因为车厢之间空气流动加快导致压力减小
☆─────────────────────────────────────☆
masharp (masharp) 于 (Fri Jun 19 17:07:36 2015) 提到:
这都能体会…牛叉
【 在 yyyxxx12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在高铁上认真体会了一下,给高铁的力是使两个高铁分开的力。你的解释我觉得也有道理。
: 【 在 ma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 想当然的,列车带动的空气方向相反,碰到一起会减速吧,动能转化为内能压强增大
: ...................
--来自微水木3.2.0
☆─────────────────────────────────────☆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于 (Fri Jun 19 20:12:33 2015) 提到:
能感受到。
【 在 ma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都能体会…牛叉
☆─────────────────────────────────────☆
QQlive (顺势而为) 于 (Fri Jun 19 22:17:21 2015) 提到:
这动能转化成内能的百分比是非常小的,温度升高的部分气体也即时的被对流热传
导所散失,根本不足以引起两车间的压强增大。反而由于流速比车外侧高,而导致压力
减小,有导致两车相互靠近的趋势。
【 在 masharp (ma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当然的,列车带动的空气方向相反,碰到一起会减速吧,动能转化为内能压强增大
☆─────────────────────────────────────☆
QQlive (顺势而为) 于 (Fri Jun 19 22:18:51 2015) 提到:
这力小的根本难以觉察吧。你是怎么感觉到分开的力的?说说你的理由
【 在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在高铁上认真体会了一下,给高铁的力是使两个高铁分开的力。你的解释我觉得也有道理。
☆─────────────────────────────────────☆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于 (Fri Jun 19 22:30:11 2015) 提到:
力应该不太小,因为毕竟车的侧面积挺大的,我靠窗坐,明显感觉到对面的车疾驶而过的时候,自己坐的车向外偏一下,对面的车开过去后,自己坐的车又落回来。高铁的这个位移应该是车与两轨的配合间隙。
【 在 QQliv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力小的根本难以觉察吧。你是怎么感觉到分开的力的?说说你的理由
:
:
☆─────────────────────────────────────☆
QQlive (顺势而为) 于 (Fri Jun 19 22:37:54 2015) 提到:
这位移能明显感觉到?你是不是听到声音,得出的结论?在开始重叠和重叠结束时,是
两种特殊情况不能说明两车重叠时的情形。因为在列车前端和后端是有一个气流产生旋
涡的区域的。
【 在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的大作中提到: 】
: 力应该不太小,因为毕竟车的侧面积挺大的,我靠窗坐,明显感觉到对面的车疾驶而过的时候,自己坐的车向外偏一下,对面的车开过去后,自己坐的车又落回来。高铁的这个位移应该是车与两轨的配合间隙。
☆─────────────────────────────────────☆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于 (Fri Jun 19 22:42:16 2015) 提到:
你可以下次留意一下。
开始重叠和重叠结束时的漩涡会不会产生的力较小,不至于推动车?
【 在 QQliv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位移能明显感觉到?你是不是听到声音,得出的结论?在开始重叠和重叠结束时,是
: 两种特殊情况不能说明两车重叠时的情形。因为在列车前端和后端是有一个气流产生旋
: 涡的区域的。
: ...................
☆─────────────────────────────────────☆
QQlive (顺势而为) 于 (Fri Jun 19 22:44:57 2015) 提到:
这东西,动车和高铁设计时应当考虑这些问题吧?
要测这位移,用现在的设备应当不是问题,我们这种业余的就感受一个就行了,哈哈。
【 在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可以下次留意一下。
: 开始重叠和重叠结束时的漩涡会不会产生的力较小,不至于推动车?
☆─────────────────────────────────────☆
Z5boy (二五仔) 于 (Fri Jun 19 22:52:18 2015) 提到:
把参考坐标系建在其中一辆车上,此车可认为静止
另一车运动
根据伯努利原理,两车是相吸的?
【 在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的大作中提到: 】
: 呢?
☆─────────────────────────────────────☆
Soar (超越☆我的石头) 于 (Fri Jun 19 23:01:12 2015) 提到:
一辆高铁开过时,由于其速度快,带动附近空气速度加快
根据伯努利原理,空气速度变快,压力变小
此时影响区域以外的空气压力大,会向压力小的区域(高铁)流动,并形成压力
如果人站在高铁旁边,会感受到被吸向高铁
如果人在高铁上,会感受到压力过来了
你感受到的,是不是就是这种压力?
【 在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的大作中提到: 】
: 呢?
☆─────────────────────────────────────☆
LaPi (坎切拉皮) 于 (Fri Jun 19 23:13:39 2015) 提到:
如果简单的考虑一个平板边界层的话,
边界层内的压力应该是不变的,沿垂直平板的方向
理想、不可压的条件。
【 在 Soar (超越☆我的石头)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辆高铁开过时,由于其速度快,带动附近空气速度加快
: 根据伯努利原理,空气速度变快,压力变小
: 此时影响区域以外的空气压力大,会向压力小的区域(高铁)流动,并形成压力
: ...................
☆─────────────────────────────────────☆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于 (Fri Jun 19 23:14:37 2015) 提到:
人站在高铁旁,人被吸向高铁,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高铁也吸向人。
【 在 So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辆高铁开过时,由于其速度快,带动附近空气速度加快
: 根据伯努利原理,空气速度变快,压力变小
: 此时影响区域以外的空气压力大,会向压力小的区域(高铁)流动,并形成压力
: ...................
☆─────────────────────────────────────☆
masharp (masharp) 于 (Sat Jun 20 06:54:25 2015) 提到:
…这个解释,有点那啥啊
【 在 So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辆高铁开过时,由于其速度快,带动附近空气速度加快
: 根据伯努利原理,空气速度变快,压力变小
: 此时影响区域以外的空气压力大,会向压力小的区域(高铁)流动,并形成压力
: ...................
--来自微水木3.2.0
☆─────────────────────────────────────☆
Soar (超越☆我的石头) 于 (Sat Jun 20 08:58:16 2015) 提到:
这不是牛三定律的事,人实际是被旁边的空气推向高铁的
【 在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站在高铁旁,人被吸向高铁,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高铁也吸向人。
☆─────────────────────────────────────☆
Soar (超越☆我的石头) 于 (Sat Jun 20 08:59:24 2015) 提到:
抛砖引玉嘛
直观感觉
【 在 masharp (ma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解释,有点那啥啊
: --来自微水木3.2.0
☆─────────────────────────────────────☆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于 (Sat Jun 20 10:00:29 2015) 提到:
那高铁受力的方向呢?虽然很小
【 在 Soa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不是牛三定律的事,人实际是被旁边的空气推向高铁的
:
☆─────────────────────────────────────☆
Soar (超越☆我的石头) 于 (Sat Jun 20 10:06:52 2015) 提到:
高铁两侧都受力,是平衡的
【 在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高铁受力的方向呢?虽然很小
☆─────────────────────────────────────☆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于 (Sat Jun 20 10:08:37 2015) 提到:
纯理论探讨一下,如果人不靠近高铁,高铁受力平衡,人靠近以后,改变一侧的流场,高铁受力应该也会改变,打破平衡。
【 在 Soar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铁两侧都受力,是平衡的
:
☆─────────────────────────────────────☆
masharp (masharp) 于 (Sun Jun 21 08:01:45 2015) 提到:
两车带动的空气速度方向相反,应该是空气减速,所以压强增大吖
【 在 QQliv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动能转化成内能的百分比是非常小的,温度升高的部分气体也即时的被对流热传
: 导所散失,根本不足以引起两车间的压强增大。反而由于流速比车外侧高,而导致压力
: 减小,有导致两车相互靠近的趋势。
: ...................
--来自微水木3.2.0
☆─────────────────────────────────────☆
laser2000 (掌上智能版都是大厦挂) 于 (Mon Jun 22 16:21:58 2015) 提到:
re
【 在 masharp (ma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两车带动的空气速度方向相反,应该是空气减速,所以压强增大吖
: --来自微水木3.2.0
☆─────────────────────────────────────☆
Soar (超越☆我的石头) 于 (Mon Jun 22 18:16:28 2015) 提到:
如果一辆静止,一辆开过来呢
【 在 masharp (ma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两车带动的空气速度方向相反,应该是空气减速,所以压强增大吖
: --来自微水木3.2.0
☆─────────────────────────────────────☆
CRH (China Railway High-speed) 于 (Tue Jun 30 19:03:40 2015) 提到:
(1) 两列车交会过程中观察列车所受气动阻力出现2次剧烈变化,分别发生在通过列车车头经过观察列车车头和经过观察列车车尾时。会车过程中气动阻力比单车运行气动阻力减小约10%~20%。
(2) 会车时各车厢所受侧向力在通过列车车头和车尾经过时各产生一次波动。车头经过时侧向力先向外后向内,车尾经过时则相反,即会车过程中观察列车车厢所受侧向力2次换向。
刘 杰 , 李人宪 , 赵 晶.高速列车等速会车时气动作用力仿真分析
【 在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的大作中提到: 】
☆─────────────────────────────────────☆
masharp (masharp) 于 (Tue Jun 30 23:59:31 2015) 提到:
专业 赞
【 在 CRH 的大作中提到: 】
: (1) 两列车交会过程中观察列车所受气动阻力出现2次剧烈变化,分别发生在通过列车车头经过观察列车车头和经过观察列车车尾时。会车过程中气动阻力比单车运行气动阻力减小约10%~20%。
: (2) 会车时各车厢所受侧向力在通过列车车头和车尾经过时各产生一次波动。车头经过时侧向力先向外后向内,车尾经过时则相反,即会车过程中观察列车车厢所受侧向力2次换向。
:
: ...................
--来自微水木3.2.0
☆─────────────────────────────────────☆
yyyxxx1221 (净水泥盆) 于 (Thu Jul 2 07:45:36 2015) 提到:
谢谢您专业的回答解答了心中的疑问。
我看了附件中的文献,好像没有对阻力减小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
请问您要是做力学的吧?
【 在 CRH 的大作中提到: 】
: (1) 两列车交会过程中观察列车所受气动阻力出现2次剧烈变化,分别发生在通过列车车头经过观察列车车头和经过观察列车车尾时。会车过程中气动阻力比单车运行气动阻力减小约10%~20%。
: (2) 会车时各车厢所受侧向力在通过列车车头和车尾经过时各产生一次波动。车头经过时侧向力先向外后向内,车尾经过时则相反,即会车过程中观察列车车厢所受侧向力2次换向。
: 刘 杰 , 李人宪 , 赵 晶.高速列车等速会车时气动作用力仿真分析
☆─────────────────────────────────────☆
kidwords (kidwords) 于 (Sat Jul 4 10:11:48 2015) 提到:
会车是会摆个s型? 不知道这个摆动对高速车有什么影响
【 在 CRH 的大作中提到: 】
: (1) 两列车交会过程中观察列车所受气动阻力出现2次剧烈变化,分别发生在通过列车车头经过观察列车车头和经过观察列车车尾时。会车过程中气动阻力比单车运行气动阻力减小约10%~20%。
: (2) 会车时各车厢所受侧向力在通过列车车头和车尾经过时各产生一次波动。车头经过时侧向力先向外后向内,车尾经过时则相反,即会车过程中观察列车车厢所受侧向力2次换向。
: 刘 杰 , 李人宪 , 赵 晶.高速列车等速会车时气动作用力仿真分析
☆─────────────────────────────────────☆
fluter (迪子||字季王) 于 (Tue Jul 7 22:03:54 2015) 提到:
扯不上内能什么事,高铁的速度跟声速比差的远,应属不可压流体。
【 在 ma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当然的,列车带动的空气方向相反,碰到一起会减速吧,动能转化为内能压强增大
☆─────────────────────────────────────☆
perturb (这个id不好?) 于 (Wed Jul 15 21:26:31 2015) 提到:
这个得有个参考状态,还得有个合理的参考系
比如要是选固定系,大气速度0,压力一个大气压;
车头空气运动速度与列车运动速度一致,车头处的压力比大气压高还是低?
另外边界层很薄的
这个东西应该算一个列车的绕流问题就大致能推测处两车交会时的状况了
【 在 masharp (ma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两车带动的空气速度方向相反,应该是空气减速,所以压强增大吖
: --来自微水木3.2.0
☆─────────────────────────────────────☆
wuyongjiang (HERO无名) 于 (Mon Aug 3 20:21:56 2015) 提到:
西南交车辆的?
【 在 CRH 的大作中提到: 】
: (1) 两列车交会过程中观察列车所受气动阻力出现2次剧烈变化,分别发生在通过列车车头经过观察列车车头和经过观察列车车尾时。会车过程中气动阻力比单车运行气动阻力减小约10%~20%。
: (2) 会车时各车厢所受侧向力在通过列车车头和车尾经过时各产生一次波动。车头经过时侧向力先向外后向内,车尾经过时则相反,即会车过程中观察列车车厢所受侧向力2次换向。
: 刘 杰 , 李人宪 , 赵 晶.高速列车等速会车时气动作用力仿真分析
☆─────────────────────────────────────☆
Z5boy (二五仔) 于 (Sat Jan 23 22:05:07 2016) 提到:
体验了一把,你是对的
【 在 masharp (masharp) 的大作中提到: 】
: 分开
: --来自微水木3.2.0
☆─────────────────────────────────────☆
masharp () 于 (Sun Jan 24 15:02:53 2016) 提到:
哈哈,过了这么久,还记得,学术帝啊
【 在 Z5bo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体验了一把,你是对的
:
:
☆─────────────────────────────────────☆
Z5boy (二五仔) 于 (Sun Jan 24 22:36:00 2016) 提到:
我是外行
瞎凑个热闹
【 在 masharp ()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过了这么久,还记得,学术帝啊
☆─────────────────────────────────────☆
gausson (Gau) 于 (Tue Jan 26 15:22:04 2016) 提到:
【 在 solemio 的大作中提到: 】
: 靠近,因为车厢之间空气流动加快导致压力减小
远离,列车高速运行时是不断冲开两侧的空气,两侧的空气压力很大,挤压更远处的空气,两列车靠近时想到挤压
坐过高铁就知道了
☆─────────────────────────────────────☆
lieutmj () 于 (Sun Feb 7 18:24:40 2016) 提到:
应该分三个过程讨论
1.刚会车,车头之间压缩空气,对两车来说是推开
2.稳定交会时候,贝努利原理,两车吸引
3.车尾分开时候,应该有恢复正常过程,类似向外受力
【 在 kidwords 的大作中提到: 】
: 会车是会摆个s型? 不知道这个摆动对高速车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