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德国医学教授携冠状病毒抑制剂前往武汉”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被
视为抗击疫情的重大利好。
“我只想澄清一下,之前关于我携带抗病毒新药来中国的消息是不实的。”1月25日,新
闻当事人、德国吕贝克大学罗尔夫·希尔根费尔德(Rolf Hilgenfeld)教授对时代周报
记者表示,“我这里并没有药物,只有一些尚在试验阶段的化合物,希望可以用于检测
一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至于这些化合物成分是否对抵抗病毒有效,还需大量临床试验
去验证,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一份个人声明中,希尔根菲尔德表示自己并非所谓的“肺炎救星”——“1月22日,我
接受了吕贝克市广播电台HL-Live的采访,针对近日在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开展
讨论。HL-Live之所以采访我,是因为我从事冠状病毒研究已有20年,尤其在过去的17年
中研究SARS冠状病毒。遗憾的是,在网络上,此次采访被冠以标题“武汉病毒:吕贝克
市能带来救兵吗?”我无法掌控新闻记者对于新闻标题的选择。我告诉记者,几个小时
后,我将飞往中国,并打算访问武汉,与那里的病毒学家开展合作,目的是测试我带来
的两种抑制剂在被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
1月24日,已经抵达上海的希尔根菲尔德接受了《自然》杂志的采访。1月25日,当时代
周报记者问及他前往武汉的计划时,希尔根费尔德透露:“目前暂时没有新的进展。”
自1月23日10时起,武汉已经全面封城,他未能进入武汉。
非典期间曾来华合作
作为冠状病毒领域的资深研究者,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希尔根菲尔德团队的研究成
果曾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那一年, 希尔根菲尔德曾奔赴北京,与时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
中心主任蒋华良合作,通过中国国内研发的电脑模型结合德国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抗击
非典做出了许多贡献。
该年6月,他和其他四位科学家合著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揭示了冠状病毒主要
蛋白酶的3D模型,并提供了抗击SARS药物的基本设想。截至目前,这篇文章在Google学
术上已经累积了765次引用记录。
非典风波过去后,希尔根菲尔德的研究重心一度转向寨卡病毒和其他流行病毒,在中东
呼吸综合征(MERS)流行期间,希尔根菲尔德也曾对此类抗病毒药剂进行过研究。
2015年12月1日,希尔根菲尔德曾访问武汉病毒研究所,并做了题为“Of proteases an
d macrodomains: MERS is not SARS(蛋白酶和大结构域:MERS与SARS不同)”的学术
报告。
这一次,希尔根菲尔德在接受HL-Live采访中指出,此次武汉病毒中82%的结构和SARS病
毒相同,而重要的蛋白酶则有96%和SARS病毒相同。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茂君也指出,从目前分离得到的病毒序列分析上来看,新
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是同一家族,其二者序列同源性很高。二者跟宿主靶蛋白ACE2结合
的蛋白也很像,但两种病毒的具体区别目前还不清楚。
未能进入武汉
希尔根菲尔德对《自然》杂志 表示,“我原本就打算去中国,在这种病毒出现后,我联
系了武汉的一些合作者。我有两种化合物,我想针对新病毒对其进行测试,因此我正在
寻找拥有该病毒样本的合作者。”
“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研发出了这两种抗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的合成化合物
,我们还了解到,它们在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中具有活性。通过合作开展的小鼠实验
,我们知道,这两种化合物无毒并且能被小鼠很好地耐受。我从未在采访中提到,将在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身上试验这些试剂。关于此次事件,一切带有该含义的新闻解
释都是不正确的。这些试剂必须在细胞培养和小鼠模型中进行更多次测试,才能进入临
床试验阶段。实际上,针对人类的治疗药物研发可能还需数年。”希尔根菲尔德在声明
中表示。
“问题在于,当你准备好抗病毒化合物时,就没有患者了。新的冠状病毒爆发可能像SA
RS一样在六个月内结束。六个月后,我们可能获得的数据表明我们的一种化合物可以对
抗这种新病毒,并且能够合作开发这种新药。但是,如果到那时爆发已经结束,将没有
患者,那么如何进行临床试验?”希尔根菲尔德指出,参考SARS、MERS和这种新病毒的
情况,市场较小,制药公司对研制这种药一般不感兴趣。
此前,希尔根菲尔德对《自然》杂志透露,如果武汉机场在下周(1月27日)前无法开放
,他将通过快递的方式将化合物寄给武汉的合作者们。
1月25日,希尔根菲尔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我是去不了武汉了。”
--
FROM 117.1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