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说起过
【在MaGoCh的大作中提到:】:
时隔三月余,突然十大,有些无措的喜悦啊[哈哈],谢谢大家!
大家的回文细细的看过了,就想到的,再做些补充:
1、坐标陕西关中地区(图片是网上找的,说明下意思)。
2、在那些年代,种地肯定是种苦难。
3、夏收会放十天假,叫“麦假”、“忙假”。假期学校有让大家拾麦穗的任务,收假的时候要给学校上交几斤小麦,当做任务成果。
4、最后的收成要挑最好的部分交给公家,即交公粮。
5、大地理上麦子成熟的方向确实写反了,应该是自东向西。
6、早期碾场,主力牲口是牛、驴和骡子。
7、就我的印象,过程中最累的环节反而是拉麦子。坡地、装满麦子的架子车,下坡很容易翻到地坎下,上坡要跪在地上推车轮子……
8、捆麦子的我们叫“腰子”。“两把麦子,有穗儿的那头交叠,一拧就成了”。@PeachGG
9、小麦跟水稻不一样,是做成面粉才吃的。之前在哪里看到过,古代有直接把小麦煮熟吃的记载。
10、除了夏收的“忙假”,还有“秋假”。秋假就一周,主要是种麦子。
11、小麦淋雨后,捂个几天就会发芽,曰“芽麦”。发芽的小麦磨成面粉,里面有太多的麦芽糖,做面、饼很难成形。真要遇上,这年就要挨饿了。
12、麦场在用前要先压实、光才能用。“麦场是土的,使用之前先浇上水,班干的时候,牛拉着石磙子压得光光的才打麦子”。@PeachGG(我们大概率是老乡)
13、摊场:“楼主没有详细描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摊场,大人们拉个架子车,装上麦子,孩子们坐车上,隔一段扔下来一捆,大人们再均匀的摊开”。@lynn2317
14、我们老家地势不平,后来开始有拖拉机、收割机了,但还是有很多地开不进去。到现在,沟里的地,麦子靠人用背篓背出来(不过现在大部分已经荒了)。
————————————————————————————————————————————————————
1、割麦
小的时候都是手工割麦子。
抱一束麦子上一把镰刀,撂倒的麦子放在脚面上随割随走,几个镰刀下去脚上会攒好大一把麦子,然后把麦子放旁边,再割。多次后凑成一大束,用麦子拧绳捆成一捆,立起来(收的时候好抱)。
一天结束回家的时候,为了防止下雨湿掉麦子,再把麦捆垛成垛子。
如果能及时拉走,则放到场里垛。
以前有个职业割麦子的,我们称其为“麦客”。
约往西北,麦子熟的越早,所以他们往往是甘肃宁夏人,自己家割完了,然后跟着麦子熟的方向,一路割麦到东边。
一顶草帽,一把镰刀,几件衣服,一个水壶,就能做起生意来(印象《平凡世界》里的孙少安好像干过“麦客”)。他们往往在夏忙的时候蹲在街头的“人力市场”,等着主家来请。谈好价格,一亩几块几十块,即随主家上地割麦子。天亮上地,天黑下地,主家提供住宿,饭菜送到地头。力气活,得好吃好喝。
后来收割机普遍了,90年末的时候,我们那已经看不见麦客了。
2、拉麦
麦子得从地头拉到场(打谷场)里。
拉上架子车,全家上阵,孩子负责收集麦捆到车旁,父母负责装车,往往一车装满可以高出2个人来。
3、碾场
麦子割的时候还没干,等在场里放段时间干透了,天气好就要碾场了。
把麦捆拆开散铺在场里,用牲口、拖拉机拉上大咕噜,一圈一圈的碾压。碾得麦草全部压实了,翻过麦子再碾一遍,麦子就完成了脱粒。
4、起场
全家的劳力齐上阵,用铁、木叉边翻碾过的麦草边抖动,让麦粒和麦草完全分离。
麦草堆成垛,运到场边上再堆成大垛子。
往往这个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
麦草别压的光滑柔软,可以在里面尽情翻滚玩耍。
5、扬场
扬场就是将麦粒和麦穗皮分离的过程。
扬场得看天,没风就得等着来,有时候甚至得睡在场里等。
风来了,怎么扬场也是个技术活。
木掀(木板做的锹,非常光滑)扬起多高有讲究,风大就得低一些,小了就要高一些,还得顾着麦穗皮飘出去的距离。扬的时候,手上还要功夫,用木掀的一角得划出一道平滑的麦粒曲线,这样才能把一木掀的麦粒均匀杨出去,使其均匀受风。
不管得扬场,还得有人“略麦”。虽然靠风大部分进行了麦粒分离,但还是有不少的麦穗皮会混进干净的麦粒里,这时候就得有人恰到好处的用扫把把麦穗皮从麦粒堆上扫出去。也有技术,轻了扫不干净,重了干净的麦子也被扫走了。
6、晒麦
麦子要存放,就得晒干了。
干透的麦子可以存放3年往上。
好的太阳,也得晒个3-4遍。
干没干?抓一撮放嘴里,牙一咬,嘎嘣,干透了,装袋,再入粮包。
--
FROM 223.10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