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母亲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大学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父亲还是一个小领导:一个系主任。那是一个改革的年代。无疑,许多人想跟上这种潮流,下海创收是极为被推崇的,站在价值观的制高点。这股风也吹进了大学的围墙。一些老师和领导提出要兼职做生意,其中一部分甚至提出倒腾衣服,周末在校园里售卖。父亲对此感到十分震惊,他坚决反对,认为不务正业。然而,这种坚持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一些人开始背后议论父亲,甚至直言他领导无能。母亲也忍不住埋怨父亲,劝他何必这样较真。那帮人还真倒腾衣服了,而且居然把大学教室改成个货场卖,这种荒唐事90年代真的发生。但谁会去大学教室买衣服?学生?职工?家属?闹剧很快终止。那帮人后来又提出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培训,挣取外快。对此,父亲依然无法认同,他强调,教师的职责是做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狠抓考试,被称为四大名捕。不仅教学,还得科研。非常古板。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大学发生变化,就业自主,学生们不好找工作。于是考研风盛行,考研率成为评价标准,一下子父亲狠抓教学拿套又受欢迎了。同时,地方大学纷纷申办学位点,还得搞点科研发文章。那些曾经反对他的人也不吱声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FROM 1.2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