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想起师弟,心情都有点低落,七天前,在群里看到为师弟募捐的消息,师弟13年入学,17年毕业后读了贵清的博,22年博士毕业去绵阳继续科研,25年因淋巴癌去世,30岁。一朵刚开的花,突然……
叹息不止于此。师弟是家中长子,也是唯一的经济支柱。父亲几年前脑梗致残,瘫痪在床,有一刚成年的妹妹,先天脑瘫,母亲则没有固定工作。全家人的希望、依靠都在师弟身上。
尽管有单位、同事、同学在师弟治疗过程帮忙并处理后事,但家人精神上的痛苦、经济的压力、未来的无助甚至恐惧可想而知。甚至无法想象父母的有生之年,每天日常又该如何渡过,他们百年之后妹妹又该如何。他的家人都在老家生活,不在绵阳,这件事过去,可能想要继续帮忙的朋友都力所不及。
刚刚群里公布了募捐详情,也想起十多年前读商学院的一位师兄,出意外的当年,大家尽所能给予支持,第二年,第三年的时候就淡忘了。想到这些,跟校友会的人提议以后每年定期回访下,并且让师弟家人所在的老家校友会去回访,看看生活上的困难,力所能及的帮下忙。主要是经济上的考虑,情感上很难说,每年有儿子的校友来访,对父母究竟是慰藉还是触及伤心往事,这很难说,只能酌情操作了。
师弟的家庭、经历很像我的导师,只不过导师家人虽然也重病缠身,但自己身体没问题,每天笑呵呵,就像师弟照片上一样积极、阳光。如果没有疾病,师弟会不会也像我导师一样,专心科研,成为行业翘楚。哪怕是普通人,师弟也应该可以感受一下婚姻、家庭、事业……很可惜,人间匆匆一过,这一切都没有了。
今天看到募捐报告上的两张照片,感觉师弟和“南京市民”长的有点像,而年轻时读书的照片,更是想起自己。虽然没有见过师弟,但应该不会忘记他。写几个字作为纪念,再见师弟。
2025-03-07
--
修改:ddgffg FROM 175.172.203.*
FROM 175.17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