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时候的特点是:哪个村子富裕一些,哪个村子的孩子就调皮一些,比如那个南园子村。
村里做生意,做烧鸡,打烧饼的人家多,条件好,孩子上了初中就爱结伙打架。
我小学6年都是在自己村还好。初中当然也是自己村,就和南园子的孩子们相处了,因为村里我们一家人的同姓多,伙伴多,两次小交锋,不落下风,也没真动手干起来。
【 在 ahhoo 的大作中提到: 】
: 村里的教学点只有一个年级一个班。三年级的时候,我就自然地转到了大村的小学。从此,开始了人生中长达数年的战国时代。
: 从家里去学校大约有两公里的距离,两条道路:一条往左走,经h村,过桥到x村的学校,【不妨叫左路】一条是在浅滩涉水(我们叫下江)经H家、L家两村,到学校【后面叫右路】。
: 因为是农村的学校,学校所在村的学生多在学校里横行,对他们,我们是不敢招惹,连反抗的意识都弱了大半,只要不是过不下去,就忍气吞声地过了。离学校越远的村里的孩子,在学校就更弱势一些,一是人数相对少(分散到了周边的其他学校),二是离家远心里没底气。可能是在学校受当地孩子欺负心里不平衡,学校周边的L家、H家两村的孩子格外的凶恶,经常在路上拦截我们这些途径的学生“打一餐”,有时候推搡几下,有时候朝身上吐口水,甚至挨个扇耳光,……h村虽然离学校近,那里的该子虽然也凶,但因为过了河,没那么觉得自己称得上地头蛇,加上我有个叔祖父过继到h村,相对安全一点,只是那路程要远上不少,所以我们更愿意走右路。
: ...................
--
FROM 218.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