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面" 这种事,听着就... 挺沉重的。人没了,就是没了。
然后有人跳出来说,希望这些故事“不是只带来痛苦和泪水”,还要“提醒大家珍惜”,还要“以后能笑着说没有遗憾”。
太想当然了吧?
要是真有那么容易“没有遗憾”,那还叫什么“失去”?
陈先生那个故事,才叫真实。不愿忘记又不敢想起,忙着忙着觉得在自欺欺人,开心了又觉得没资格开心。这才是丧失至亲的人最常见的状态吧。
买了两张票,自己去了。这比那些高谈阔论“死亡的意义”的,不知道真实多少倍。
人走茶凉,可茶杯还在,味道还在,只是倒茶的手没了。这哪是能用“没有遗憾”就轻轻抹过去的。
有些痛苦就是痛苦,没必要硬给它加个“意义”的光环。
能好好活着,不折腾,就不错了。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于是,我们发起了「最后一面」的征集。那一瞬间,你和一个人停在了生命的分岔路口:有人在病床前轻轻握过彼此的手,有人在一个寻常午后吃着烧烤、吹着风,却不知道已是永别;也有人在日复一日的陪伴里,以为还有时间慢慢来,却终究来不及再剪一次指甲、再吃一次肠粉。
: 800多封来信涌入——从北京到长沙,从英国的小城到老家的院子。
: 你们写下的,是那些没有仪式、没有准备,却在心里回放无数次的瞬间;是来不及的道别,是平常的一个下午,是一句说出口或没来得及说出口的「我爱你」。失去的空洞无法被填满,但回忆让我们知道:那个人确实来过,也确实被爱过。
: ...................
--
FROM 185.25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