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是否有必要去医院?
抑郁状态没事,抑郁症就不好买保险。不过一般也不会一上来就定抑郁症,跟医生说一下。
【 在 jiangboj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补充一句,以后打算买商业保险的话,不要轻易去医院确诊,给你个抑郁或者焦虑的诊断,否则后面想买保险太难了。我亲身经历。
--
FROM 222.209.105.*
【 在 sisterl 的大作中提到: 】
: 抑郁状态没事,抑郁症就不好买保险。不过一般也不会一上来就定抑郁症,跟医生说一下。
我多年之前去心理咨询,大夫给写了个焦虑状态,后面被保险公司拒保(网销保险)。只是状态还不焦虑症,后面去复查没问题还是拒保。
反正可选的范围就小了。但是多年之前不懂啊,大夫写啥是啥
--
FROM 101.254.164.*
这应该是个别比较严的产品吧。不过你这么说,我也不敢打包票了。要不就先买保险,或者买线下的。
【 在 jiangboj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多年之前去心理咨询,大夫给写了个焦虑状态,后面被保险公司拒保(网销保险)。只是状态还不焦虑症,后面去复查没问题还是拒保。
: 反正可选的范围就小了。但是多年之前不懂啊,大夫写啥是啥
--
FROM 222.209.105.*
【 在 sisterl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应该是个别比较严的产品吧。不过你这么说,我也不敢打包票了。要不就先买保险,或者买线下的。
网销因为保费便宜,所以问的多。线下会好一些。另外但凡你是买重疾险都会问到精神问题,有的里面明确问郁抑症、焦虑症、狂躁症等,这种就没法买,只能选择条款宽松的产品。或者是有的保险允许抑郁症治好后满1年,复查没问题才可以投保。我之前还咨询了几个其他公司,都没有特别明确的定论。
所以没事不要去医院,大夫给你一个诊断就影响你很多事。哎,楼主这个情况,自己看看能不能先自我调节一下,我当时去安定医院就是心理咨询,2个多月去了4次,差不多就ok了。也没开药,就是自己调节。也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后面就没啥情况了。
--
FROM 101.254.164.*
可以说没事不要去医院,但楼主有没有事你无法判断,还是不要给出这样不负责任的判断,买保险不方便和生命安全孰轻孰重很明显。
【 在 jiangboj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 在 sisterl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应该是个别比较严的产品吧。不过你这么说,我也不敢打包票了。要不就先买保险,或者买线下的。
: 网销因为保费便宜,所以问的多。线下会好一些。另外但凡你是买重疾险都会问到精神问题,有的里面明确问郁抑症、焦虑症、狂躁症等,这种就没法买,只能选择条款宽松的产品。或者是有的保险允许抑郁症治好后满1年,复查没问题才可以投保。我之前还咨询了几个其他公司,都没有特别明确的定论。
: ...................
--来自微水木3.5.11
--
FROM 101.38.242.*
我重新看了你的主贴,有一个感觉:好像你对于医院的诊断和治疗,跟对于MMPI的测试结果一样,都有点不太确信?
如果确实是你并不怎么相信医院的诊断和治疗能解决你的担心,那么你一直犹豫去或不去医院就容易理解了
那么,可能是什么原因让你不太相信测试和诊断呢?
从动力的角度我有一个猜测,可能不准,但说出来供你参考:
也许在你的潜意识中,好像因为某种动力,并没有那么希望改变当下的状态,或者说,可能更愿意停留在当下的状态里(因为有某种未知的好处);
同时,你也意识到留在当下的状态里是有危险的(就像MMPI显示,有明显的自杀倾向),这种动力催促着你去寻求改变
如果前一种动力更强,它阻止你去求助,它告诉你,寻求改变是无效的、不可改变的、不要徒劳
而当后一种动力更强的时候,也许你就会去积极寻求各种帮助,并且很希望各种帮助都是有效的
按照这种理解来看你的状态,是两种潜意识动力在冲突,此消彼长,让你很受折磨
去医院、接受诊断和药物治疗,可能会让第二种动力得到满足或释放,消除了危险(比如不再感受那么抑郁、厌世、有自杀冲动),但第一种动力的渴望不会消失,不以抑郁症状的形式表达,也会以其他身体症状的形式表达
所以,人的直觉和行动总是有意义的,你的犹豫、你对于测试和诊断的不确信,都在发出提示
要让两种动力达成一致、不再折磨你,就需要同时满足两种动力的需要,比如,以某种对身体和生命没有威胁的方式,实现第一种动力所渴望的满足,或虽然不满足但能使那种渴望得到释放
这样的任务,是精神分析/动力性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工作范围
也许你可以试试求助,或者可以试试寻找相关的自助资源
不过后者一般来说很不容易,就像人拉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那样难
人的动力潜藏在防御之后,而防御往往是重重叠叠的,有经验的咨询师通常也需要长时间的工作才有可能协助当事人慢慢接近防御背后的东西
如果你对心理咨询也有犹豫和不确信,也可以多说一说,再做讨论
【 在 wangxiaogou 的大作中提到: 】
: 确诊与否对我来说都是一块石头落地,就算确诊我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不去医院只是觉得就算去了可能也没什么用,我之前也去过,无非是吃药或者心理咨询。所以如果我自己能调试过去我就懒得去医院,我犹豫的是能不能自我调试或者这种心理状态如果继续下去会不会产生我无法控制的后果。
: 发自「今日水木 on HMA-AL00」
--
FROM 124.64.23.*
是的你说的很像我的状态,被两股意识撕扯。那种希望停留在现状的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是因为惰性也好还是恐惧还是一些很难描述清楚的原因使我没有动力甚至是拖拽着我很难迈出去医院的一步。
我必须承认没有做过心理咨询,所以我总是怀疑仅仅通过语言去疏导心理问题的效果。这样想肯定是很无知,但这确实是牵扯我的一个因素。
anyway,非常感谢你给我这么详细的回复!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重新看了你的主贴,有一个感觉:好像你对于医院的诊断和治疗,跟对于MMPI的测试结果一样,都有点不太确信?
: 如果确实是你并不怎么相信医院的诊断和治疗能解决你的担心,那么你一直犹豫去或不去医院就容易理解了
:
: 那么,可能是什么原因让你不太相信测试和诊断呢?
: 从动力的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HMA-AL00」
--
FROM 223.72.93.*
谢谢你觉得我的猜测没有冒犯到你
我想你怀疑心理咨询的效果,跟你觉得去医院帮助不大,有可能是受相同的动力影响的
同时,心理咨询的确不总是有用,受许多(不可知的)因素左右。有一部分咨询过程,带来的感觉可能会增加或固化一些不好的体验
就像吃药会有副作用一样,并且不同的人副作用还有可能不太一样
总体来说,消除症状总是相对容易的,吃药是最容易的方法,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也很容易有帮助
而对于动力的探索,相对来说要困难很多。人有维持稳定状态的本能,并发展出了一层一层的精妙的连环铠甲保护这种状态
咨询要去探索铠甲背后的动力,就像要进入一座坚固的城池,如果没有“里应外合”,咨询师在外面强行攻城,会引发激烈的反抗和不必要的伤害
所以更多时候,当事人自己内在的突破动力才是咨询起作用的关键,咨询师在外面,往往只是耐心地陪伴,给予支持、启发、安抚
所以,如果还没有准备好改变,也不必强求去做咨询
平时多关注自己的状态,如果确实感觉有危险,有不可控的感觉,那时候再看看自己的动力是否足以让你迈出求助的一步,不管是去医院还是做咨询,或者求助其他的方法
【 在 wangxiaog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你说的很像我的状态,被两股意识撕扯。那种希望停留在现状的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是因为惰性也好还是恐惧还是一些很难描述清楚的原因使我没有动力甚至是拖拽着我很难迈出去医院的一步。
: 我必须承认没有做过心理咨询,所以我总是怀疑仅仅通过语言去疏导心理问题的效果。这样想肯定是很无知,但这确实是牵扯我的一个因素。
: anyway,非常感谢你给我这么详细的回复!
: ...................
--
FROM 221.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