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咨询中肯定知道,在来访者有意愿做自我觉察、自我探索之前,直接给建议
几乎不会起到有益的作用。在咨询中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
我在某大学蹭课旁听某著名教授讲精神分析课的时候,学生经常会问老师,这种情况
应该怎么办,那种情况应该怎么办。老师首先会从理论角度做一番讲解,然后说“解决的
办法就是,让他/她去做心理咨询。”当事人不接受心理咨询的话,再好、再正确的建议
都只是隔靴搔痒。
【 在 lucciler (大麦-诸事力行)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倒是,家长自己做,非常难以做到位
: 虽然我有建议,也是说说,很不确定是否真的有帮助
--
FROM 101.2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