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说,我们与外界他人的关系就是与父母等重要抚养人的关系的翻版,弗洛伊德曾经说过:6岁以后没有新鲜事。6岁以后我们应对外界的方式都是在6岁前就已经形成了的。
可以觉察一下,当我不买,而售货员不高兴的时候,内心的体验是什么?
紧张?恐惧?
问问自己在紧张什么,恐惧什么?这种紧张、恐惧的感受是否能让你联想到儿时的某个经历或者画面?
如果是小时候,父母不高兴,你会有什么感受?
想取悦他人,通常是想通过讨好的方式换取稳定或者没有冲突的关系,甚至有时候会放弃自己的部分利益来满足对方的需求,在冲突那一刻,自己更需要的是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关系张力。
所以,事后也不必自责,只不过你在当时那一刻,在买与不买的问题上,您觉得缓和的关系是更重要的。
您的问题:怎么保持心理的强大?
这要取决于您在前文说的自我觉察部分的成果,您觉察到自己的不安来自于哪里,比如:觉察到是来自于小时候,害怕自己让父母失望,因为父母失望意味着我会失去父母的爱。那么就要告诉自己,我已经足够强大,我不再是那个几岁的小孩,我不再害怕失去xx的爱。然后在小的事情上练习拒绝,比如买衣服这样的小事上,练习拒绝后觉察自己拒绝讨好后的内心感受。
等您有了这部分拒绝讨好后的感受和体验后,咱们再来讨论
【 在 xsw23 的大作中提到: 】
: 譬如在商场,有时觉得人家热情的推销,就觉得不买不好意思,有时表示不买后,售货员表现出不高兴,自己就会更不好意思,好像犯了什么错似的,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 其实事后想想,购买与否是自己的自由,干嘛总想取悦他人呢。怎么能保持心理的强大,不受他人语言或态度的影响呢?
--
FROM 106.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