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数量非常庞大的严重心理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等患者当前查不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随着这几年诊断技术的提升,的确也有很多的长期严重心理病病患、精神病病患查出是器质性病变导致,才得到治愈,比如“9岁女孩一直说看见死去的人!家长花40多万“辟邪”,最后发现……”这个病例)。对于脑瘫、老年痴呆症这种基本上就100%确定是器质性脑病的,也很多现有诊断学技术没法查到具体病变位置。
人体脑干部位只有拇指大小,十二对脑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等)的大部分都连接到脑干,这些脑神经对起到了类似于计算机的传感器作用;另外还有上行网状系统、下行网状系统等。
一旦出现细胞或分子大小级别的受损(比如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等),从现有的临床医学诊断上是否很容易漏诊?
如果是已知的病毒、细菌、自身免疫抗体可能可以通过抽血、抽取脑脊液进行分子级别的筛查从而进行确诊(尽管也很容易漏诊,很多都是极其罕见的微生物,一个神经内科医生一辈子可能就碰到几例);并且在已知的这些产生脑部病变的微小生物以外估计还有更多的未知微生物吧。
而当前的影像学技术又很难对于这么小数量级的病变进行确诊(据我所知,普通磁共振的分辨率一般是mm级别,而且要在病变能呈现高对比度的情况下)
脑干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部位,比如视神经、听神经有这种微小病变,可能就会产生幻觉等症状,而这些都是归类到传统严重心理病、精神病的症状。
请问现有的临床诊断仪器科研单位是否重视到这些问题?有什么在此领域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临床诊断仪器科研单位?对于这种矛盾,有提出了什么好的解决措施或者解决思路呢?
--
修改:shuimu002 FROM 120.33.187.*
FROM 120.3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