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发过两篇关于字体表象的文章了:
我的动力学观点:经典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理论的融合(六)自体表象与认同v1.0
我的动力学观点(十九):自体表象,及其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今天再来说说自体表象与焦虑的关系,这里会引入两个新的概念:自体表象坍塌和现实场景。
自体表象是一个存在于前意识到意识层面中的,一个自身的连续的、形象化的、内在模型,是一个自己认可的、可以接受的自己的形象模型。它会指导个体在社交活动中,以什么样的形象来展现自己。
比如说一个程序员,自体表象的外在部分的形象就是一个牛仔裤、格子衬衫和双肩电脑包的组合。让他去穿上西装革履,会让他觉得不自在,因为这不符合他自己的自体表象,是他不能接受的。当然这是一自体表象的一个简单解释。真实的自体表象会更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
图片
自体表象与人格铸型的关系
人格铸型是一个我在上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概念(我的动力学观点(十八):人格铸型),这个概念是用来形容早期个体经验(尤其是负性体验)对个体人格的影响,尤其强调人格一旦形成,难以改变,且会造成个体长久的痛苦体验。就像是被铸就了一样,坚硬而无力反抗,只能与之共生。
个体在成年以后,会以自体表象的形式来对抗这个给他带来痛苦的负性铸型,那就是会生成一个可以接受的、但却脆弱的、经不起考验的“假象”,来安抚自己,告诉自己,自己不是铸型那样的;而是还不错的,可以接受的一个形象,这就是自体表象(部分)了,同时把自己铸型的那部分自我形象压抑到潜意识中,使自己不那么焦虑。
这就形成一个内部坚硬、不可见、自己也不能接受,而外部脆弱、可见、可以接受的一个人格结构,有点像蛋壳里藏着一块难看的石头。
一般不存在人格铸型好于自体表象的情况,因为好于自体表象的部分都会被接纳,而成为自体表象的一部分。
现实情境与焦虑
显然这样的一个脆弱的外壳是难以支撑现实的压力的。成年以后的个体总要去接触现实社会,特定的铸型人格总会遇到特定的人以及场景,并面临激活铸型人格的可能。个体可能可以在短时间或低强度的场景下,用自体表象来掩护铸型人格,使之不会被激活,不会产生痛苦感受。
但个体能感受到对痛苦的焦虑,从而将这样特定的场景定义为现实情境,并试图远离这样的现实情境,以避免铸型人格被激活,从而避免经受痛苦。
对于无法避免的现实情境,个体就会体验到一定强度的焦虑。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焦虑。
也就是说,个体在面临现实情境到来之前,更多的自我体验是焦虑,而不是痛苦或愤怒。
自体表象坍塌
其实这样的焦虑的实质,就是担心自体表象的不堪重负,发生坍塌,从而使内在的铸型人格无可逃避地暴露在现实中,从而使自己再次面对自己最痛苦的一段经历,在现实中重现痛苦关系中的自我体验。
这样的场景,我称之为自体表象坍塌,也是自体表象作为防御机制的努力的失败。
在自体表象坍塌的时候,个体最主要的体验是痛苦,而不是焦虑或愤怒。
三个层面
上面提到了个体特定自体表象的三个层面:人格铸型(P)、自体表象(S)和现实表现(R),他们的关系如下表:
其中>是指好于,=是指相一致,<是指差于
分型
相互关系
特征
说明
1
P=S<R
自我接纳良好,但表现总是差于想象 自我接纳良好,心理健康良好,没有焦虑,会越来越好
2
R<P=S
现实表现差,但自我接纳良好
能力不好,但自我接纳良好,没有焦虑和痛苦(如阿甘)
3 P<S<R
自体表象与人格不符,且都差于现实表现
自我接纳不良,但焦虑不明显,能力不错,可以维护自体表象
4
P<S=R
人格铸型差于自体表象和现实表现
自我接纳不良,但现实表现良好,自卑,与自我期待相符,焦虑感存在,但不强
5
P<R<S
现实表现居中
自我接纳不良,对自己表现不满,自卑,有痛苦感
6
P=R<S
人格铸型与现实一致,都差于自体表象
自我接纳不良,且自体表象经常性坍塌,感受痛苦
7 R<P<S
现实表现差,自体表象与人格不符
能力不好,自我接纳不够,痛苦,自卑,但不焦虑
8
P=S=R
三者一致
理想状态
其中可以看出,P=S的情况意味着自我接纳良好。P<S则意味着存在焦虑感。
现实情境与现实表现
这里说明一下这两个概念,现实情境指的是会引起个体焦虑的现实的场景,其中存在一个或多个重要客体,与之互动会激活个体的负性铸型人格。这个概念是对一个场景的描述,但不包括个体的行为以及对这个场景的影响和改变。但这个场景也可能是虚拟、假设或猜想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现实表现指的是个体在一个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在自体表象的指导下,与现实产生互动,对现实产生影响,在整个过程中个体的总体表现就是现实表现。现实表现是真实存在的过程。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在心理咨询中,如果来访者的主要情绪困扰是焦虑,那么P<S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这样的情况,要仔细甄别来访者的现实情境是什么样的,其中重要的客体是什么形象的?
在此基础上,要继续甄别,在次现实情境中自体表象是什么样的?而来访者最害怕暴露的铸型人格是什么样的?
还有需要明确的是来访者的现实表现如何?这需要来访者有良好的现实检验能力。
在以上问题都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对照上面的分型表,来确定来访者的分型,对个案进行概念化。
具体的治疗方案的核心是接纳,接纳现实表现、或接纳铸型人格。
对于P<R的情况,目标是用现实表现来取代糟糕的铸型人格,这需要来访者尊重现实,接纳现实,接纳现实表现良好的事实,来修正自己的自体表象,使之丰满和可靠。
对于R<P的情况,接纳铸型人格则是重点,这意味着铸型人格也是已然是个体的能力极限,强求更好的表现是不现实的,接纳自己的铸型人格就成了一个自我接纳的选项。
需要指出,该分析是针对特定的一个人格侧面来进行的,而不是对整体人格表现来分析。
也谈面子
面子是一个中国人里很清晰的概念,我这里也顺便基于上述的理论说说对面子的理解。
其实面子就是一个自体表象,是一个外化了的、或者说是集体无意识中的自体表象,大家都知道且都有意地去维护与之交往的对方的这个轻薄的外壳,不要将对方试图通过这个外壳想要掩饰的东西暴露出来。
作者:米锋 (公众号:思想的熊, vx:deep_ego)
十四年经验的心理动力学咨询师
心理卫生协会总会会员
图片
--
FROM 123.1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