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你的意思了。
那么关于理解,我再多说一点。
比如这个绘本中的爸爸,他听到孩子描述的dragon,就知道这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不必打开衣柜检查。但它在儿子脑海中的形象是非常真实的,孩子还不能非常清楚地分辨现实和想象,所以孩子会确信无疑。(如果那个爸爸打开衣柜查看,可能只会让孩子困惑:明明自己看到了,为什么衣柜里没有呢?)因为人不能抹去其他人脑海里的东西,所以,要帮助孩子应对害怕的感受,前提是相信龙的存在,就好像你也看到了那条龙一样
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去建构这条龙的含义。可以做的就很多了,比如如果是我,我可能先问孩子,那条龙为什么会吃了你呢?孩子可能会说龙就是很凶啊,很饿啊,或者他会觉得龙是受了别人的指使之类的。我可能就会说是啊好可怕,那你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打败它吗?给它讲道理?把你好吃的东西分给它?去找它的爸爸妈妈约束它吗?或者,有什么动物能打败它吗,那个动物是你的好朋友吗?你们将如何打败它呢?你们愿意跟它谈判吗?最后你们能成为好朋友吗?如果成为好朋友,它会帮你们做什么呢?你们又会帮它做什么呢……
这个过程中可能还能了解一些孩子内在的逻辑和感受,比如他感觉被迫害可能是因为什么,他是否有信心、是否愿意对付坏人、是否能想出办法、是否有可依靠的朋友、他如何看待跟朋友的关系、如何对待冲突……这样能更理解孩子这个独特的个体
所以我觉得孩子有类似的经历,不见得是坏事,所以可能既无法预防(毕竟想象是不可扼制的、激活想象的动力也很复杂)、也不必预防。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学习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家长也不能提前预知所有挑战,让孩子觉得在他困难的时候有人会陪他一起应对、总会有办法就很好了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关心。
:
: 问题确实不大,只有极偶尔有表现。
:
: 家长当然还是想理解和预防这事。其中理解更多一些。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修改:psycholo FROM 223.104.40.*
FROM 223.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