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讲的非常好。
第一段关于龙这事本身的分析,很有道理。原来故事中,爸爸通过自己的小时候的体验,理解了孩子的状态,共情,然后通过讲述狮子的存在,淡化了孩子的恐惧,并通过解释为什么会有狮子,帮助孩子“理解”这个“现象”,后来通过交朋友,进一步拉近狮子的距离,甚至还说爸爸现在还有,并巧妙的让狮子带话,更是让孩子和龙交朋友变得更轻松。过程中,孩子的寂寞,换位,爸爸的幼年和孩子幼年,爸爸的幼年和现在,爸爸的现在和孩子的现在。过程非常精巧。
我在未看故事之前,能够理解孩子小时在房间的害怕,能够共情(以前看恐怖片后,觉得周遭都有眼睛看着自己)。但是未必有好的解决方法。肯定没能力做到书中爸爸这一串动作。
你提到的不打开衣柜检查的想法很有意思。实际生活中,可能更多是打开看看,“你看,没有吧”。估计没用。因为还是不能帮助孩子应对害怕的感受。
(书中故事大概是孩子对于孤单对于黑暗的恐惧,具象是衣橱中有要吃他的龙)具体到我自己面临的问题,似乎离解决还挺远。孩子表达出来了对一类事物的恐惧,但是没有具象到恐惧什么。我似乎一方面没有技巧让孩子说更细更具体;另一方面有点担心在细问的过程中深化孩子的恐惧。
可能还要在于怎么样放松孩子去表达,然后理解孩子的逻辑和感受。
你后面提到的重新建构,以及了解孩子内在的逻辑和感受,对我很有启发意义。在我看来,理解了,就可能去重新编排(建构?)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明白你的意思了。
: 那么关于理解,我再多说一点。
: 比如这个绘本中的爸爸,他听到孩子描述的dragon,就知道这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不必打开衣柜检查。但它在儿子脑海中的形象是非常真实的,孩子还不能非常清楚地分辨现实和想象,所以孩子会确信无疑。(如果那个爸爸打开衣柜查看,可能只会让孩子困惑:明明自己看到了,为什么衣
: ...................
--
FROM 222.12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