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公号里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普遍性,
https://mp.weixin.qq.com/s/eiEdc2APlsR-Qh9QvDcfxw
分享摘要如下
我们之中有半数以上的人,都是成长于功能不健全家庭的“小大人” 。
很少感到快乐。
渴望爱,却很少真正得到。
只会微笑,害怕展现真实的情绪。
老是在照顾别人,却不善待自己。
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中,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
她独立能干,她习惯给与,她羞于索取,她习惯压抑。
这就是小大人症候群。
这些症状包含着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否认感觉。
从外在看—她是一个独立自主、追求卓越、无所不能的女性典范,不断给周围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内心里—她却是个害怕被拒绝、被冷落,被忽视的迷失小孩,不敢向他人表达需求、袒露情绪。
为什么她从不关注自己的需求、从不表达感受?
因为内心深处的羞耻感。
她害怕在别人表达需求、袒露情绪,害怕被嘲笑,害怕被批评或拒绝。
因此她总是习惯通过自我否认来进行防御,希望别人不会看穿她的内心世界。
在关系中,她的心境就像钟摆一样,飘忽不定——
也因此,她很难在关系中自由地做自己,无法跟人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如何解决小大人的依恋问题?
第一步:找到一个稳定的过渡性客体,建立深度关系。 可以是一个内心稳定的朋友、伴侣;也可以加入一个有共同背景的小团体;或是专业的咨询师。
数月或数年保持长期的联系和互动。 借助关系的力量,重新抚慰当年那个孱弱、无助的孩子,陪伴它面对未知和黑暗,重新成长。 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
但是在关系中成长,并不意味着依赖关系去生存。当内在小孩逐渐在关系中获得养分,慢慢强大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会第二步—— 自我赋能,与自己建立深度关系。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自我觉察来完成。
写日记。产生情绪的时候,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记录下来。 试着在这个过程中,陪伴着自己、理解着自己,为自己提供稳定的自我关怀。
冥想、内观、拥抱自己。去觉察真实的内心,去释放未表达的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自赋安全感,自己爱自己,并相信自己永远会被爱。
最终从小大人成长为真正的大人。
--
FROM 120.24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