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送医,是要送去精神科住院吗?
从描述看,不能上学,是自我、社会和人际功能方面的退缩,是心理范畴的问题;
打砸东西,看描述更像是跟父母互动中的应激行为,是有意识的发泄,是行为问题
这两者都不是精神类药物和干预的适应症,换句话说,吃药没用
当然如果打砸东西是不受他自己控制的,比如冲动无法自控,以及事后极其后悔但下次仍会重复等等,那可能跟生物因素有关,吃药是有用的
心理范畴的问题,肯定不必在他不同意的情况下换咨询师,因为心理咨询起效的重要前提是当事人自愿,和咨询师安全稳定信任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治愈因素
行为问题,送医约束,还不如报警送拘留所约束……因为后者是讲道理的,人本就应该对行为负法律和社会责任;前者则是扭曲和污名化当事人,不是精神问题,为啥送精神科?
所以整体看起来,送医可能是父母无奈绝望和无力之下,渴望外力帮助的愿望,不太像是个理性的决定
亲子关系的张力如此巨大,要缓解实在不容易,想要自行地互相治愈,可能性也挺低的,因为关系发展到现在的一步,通常是双方一起长期稳定发力的结果。扣子的解开需要外力的帮助
给建议的话,还最主要的是要双方“各自疗愈”,意思是说,别指望对方改变来疗愈自己。现在的状况,孩子不上学在家,打砸破坏,某种意义上是用激烈的手段,逼着父母改变为他期望的样子;父母被折磨,也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好起来自己才能好起来,送精神科这样的方式必然会遭到孩子的极力反抗,结果就是彼此越纠缠痛苦越深重。
父母严重抑郁身体每况愈下,要想办法让自己好起来,自己的恢复跟孩子好坏无关,这才是解开亲子纠缠的扣子
孩子的疗愈,心理方面父母不要再干涉,给予经济支持就好;行为方面,明确边界,父母给予支持的底线在哪里,孩子行为的界限在哪里,越界务必给予合理有力的惩罚
问题清晰,才是解决的基础啊
【 在 Soda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更新:
:
: 大家的回复,每一则都有认真阅读,也将相关讨论转给了亲戚,供他们参考。
:
: 再此统一感谢大家的热心建议啦!
:
: ————————————————————————————————————————————————————————————————————————————-
:
: 一个亲戚家的小孩,成绩非常好。
: 但是从初中开始,偶有厌学情绪(家长对他要求不高,也不会特别鸡娃),会耍赖偷懒请个假之类的。
:
: 因自身比较聪明,虽然有闹情绪,但还是顺利的考入重点高中和实验班。
: 进入高一下学期开始,突然就不去上学了,每天不出门就是在家昏天暗地的打游戏。
: 多方询问原因,可以排除老师和同学欺负的因素。
:
: 开始以为像原来一样,过几天就好了。
:
: 但现在已经高三了,还是不去,已经快两年了。
: 一直在家玩游戏,作息黑白颠倒且封闭自己。
:
: 从高一开始,这个小孩一直接受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辅导,每周一次,持续了几年,除了咨询师他一概不与其他人沟通,但愈演愈烈。
: 父母劝慰就发怒砸东西,一说话就是对父母无尽的抱怨。
: 自己还想去上学,但又觉得很久没去没信心。
: 一想起不学习,可能未来的人生无望,半夜想起也要砸东西、埋怨父母,据说家里已经没东西可砸了。
:
: 之前亲戚和回龙观的一个专门治疗青少年心理的专家沟通,专家建议住院。
: 但根本没办法劝说其去就医,一说就愤怒无比。
: 已经快18岁了,人高马大,根本无法采用强迫手段。
:
: 如此折磨,他的父母感觉都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严重抑郁且身体每况愈下。
: 现在都不奢求他继续学业,只要如正常人一般生活就好。
:
: 想帮他们问问,怎么能让这个孩子去医院呢?
:
: 有什么办法呢?
: --
: 攒积分好难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修改:psycholo FROM 120.245.14.*
FROM 120.2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