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试着回答你的疑问:
1. 父母跟孩子关系最亲近,最早陪伴孩子,陪伴时间也最长——不论是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讲,父母的影响都超越其他所有人(绝大部分情况下)。
失孤的孩子通过和其他孩子横向对比,来寻找缺失的父母应有的影响(比如宝莲灯里的沉香寻母)。
即使父母正常离世,子女也会继续受其早期教育的影响。
2. 潜意识。孩子被忽视,或者被关爱,被打骂,或被平等对待,早期的这些相处方式都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并在孩子将来面临类似问题时,潜意识会被唤醒而对当前产生影响——进攻,蛮横,温和,化解危机,或激化矛盾,……这些下意识的反应,基本上都是潜意识的杰作。
你可能需要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和“习得性无助”这两个典型的心理学现象。
如果“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毫无疑问,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父母对孩子的巨大影响。
【 在 w1115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其实有点不太明白,为啥孩子一有心理问题,父母就一定是有问题的,难辞其就的,有问题,可能有环境问题,比如父母,学校,伙伴……个人心理承受能力,遇到的特殊事件等等
: 假如在一个家庭中一个孩子成长的出色,另一个孩子有心理疾病,父母到底是什么角色,做的好还是不好?
: 我国独生子女多,一个孩子的养育成功与否往往使得周围人对父母养育行为产生显著差异性评价
: 但国外多子女家庭,存在着不少,同一家庭子女成长差异巨大的情况,到底怎么评价父母
: 希望心理研究学领域能够更为客观,拒绝对有心理问题所有父母污名化,客观进行评价
--
FROM 11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