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看下来,我的理解是孩子想要通过表面上的行为表达背后的意图,那意图可能是:亲爱的妈妈,我有时候可以做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熊孩子吗?如果我熊,你还会爱我吗?
常见的悖论是,如果妈妈允许孩子偶尔熊一下,且不讨厌他,那么孩子反而不想再熊下去了;相反的情况,可能孩子会一直寻求这种接纳,反而有更多的熊的行为
【 在 plumelet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时候很难过地要去面对讨厌自己孩子的感受,比如今天,约定好的事情他不去做,说了几遍没有办法让他去那就算了吧,我说你去自己房间吧,他不愿意,好那就一起呆在客厅吧,他不停地找茬,自制类似弹弓效果的笔不停地影响别人,我说你在这如果继续影响别人那就回自己房间,不要最后大家都不高兴。他不听,最后他不停地挑衅没有控制好自己动手用戒尺打了他。这其实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这样的问题,是漠视他离开那个当下的环境还是继续调整自己心态?我非常讨厌好好说的时候无动于衷去挑战别人的容忍度,也很希望他能知道适可而止,每当这个时候自己是无比沮丧的,既是对自己教育无能为力的沮丧,也会担心他成为一个熊孩子一样的人。
: --
--
FROM 120.2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