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真读完了。一长段话,看得出楼主的用心。
有个小小的提议,可以改一下排版不,适度分段,方便理清头绪。
我是复制粘贴,并分段后才读完的。
------------------
试着认真回答一下楼主:
1. 好人和坏人,如何区分?客观标准是如何评定下来的?
你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好的,或者是坏的?
小孩子为什么要区分好人还是坏人?
2. Freud 说到的“攻击性”和“性”。
“攻击性”真的只是破坏性的暴力吗?有没有可能泛化?
比如你写的文字,在我阅读时就侵入我的大脑了,这可以理解为你在向我释放攻击性吗?
这种攻击性的释放,是不是也很有成就感。
古人写的诗词,如果喜欢的人极多,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攻击了所有喜欢的人。
一个人的观点(文字或语言)被发表,就是释放攻击性(未必会产生好的结果);
这个观点被认可,是否可以理解为这种攻击性是被鼓励的?
正当防卫时,保卫自己作出的暴力行为,是不是完全正当的?
有人骂了你,你骂回去,或者你巧妙地用幽默回应,你是不是成功地释放了攻击性?
再说说“性”的泛化。性是为了满足亲近的渴望,最终完成生育过程。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拉近关系(亲近的渴望),交流的成果,是否可以理解为生出的孩子。
如此,交流可以理解为象征意义的性行为吗?
如果我们能用很多安全的方式满足泛化的“性”需要,我们的生命是否得到了绽放?
【 在 yulin2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说世界上其实坏人比好人多,或者说,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我们成为坏人的概率比成为好人的概率更高,有位作家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说人生有两个重要的任务,第一,是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一个悲剧;第二,是去热爱这个悲剧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理智上认清这个世界的悲剧性,和人性中的恶,但在情感上,我们依然要去找到一个爱的对象。如果我们不能去爱一个充满了悲剧的世界和罪恶的人性,我们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爱,因为我们所需要去爱的对象就是这样,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吧,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天真无邪,但同时呢,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蛮不讲理,各种各样的懒惰,脆弱和刁蛮。所以说,我们又回到了一个人性的基础的问题,就是这个世界上究竟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或者说,到底一个人的内心中,是成为好人的动力更强,还是成为坏人的动力更强,这个问题实际上心理学的研究已经给出了答案。
--
修改:eskimo1024 FROM 113.81.168.*
FROM 113.8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