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把脑起搏器打开,你看看感觉怎么样?”
陈小峰为池先生(化姓)进行开机程控,并询问他的感受。池先生原本靠着椅背的身子打直了,五官看起来舒展、放松了些,嘴角还露出一丝微笑。
“现在感觉心情好多了。”
池先生是一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与抑郁症抗争的六年里,他积极接受各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却没有达到良好的疗效。
近期,在接受完善的术前评估后,池先生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进行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后四周,当陈小峰医生打开池先生大脑中的“情绪开关”时,他立刻感受到情绪转好。
神经元信号在大脑中以生物电的方式传递。将电极放入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再通过调控不同振幅、脉宽、频率的电流,可以达到调控患者情绪的作用。直白地说,这股电流将为患者的大脑注入生命力,帮助他们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难治性抑郁患者患病6年,植入脑起搏器后情绪可调控
陈小峰是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主任医师,也是池先生的主治医生。最近他接到池先生的电话,“说自己现在也算是个‘机器人’,因为有芯片在调控他。”电话里池先生语调轻快,一改之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颓丧状态。
六年前,池先生突然身患难治性抑郁症。他变得沉默寡言,整夜无法入睡;不仅工作无法胜任,还多次试图轻生。虽然坚持服药、接受各种治疗,但池先生的病情不见好转。在了解到国内外均有脑起搏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技术后,池先生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外科三病区匡卫平主任处就诊。
经过严谨的术前评估、多学科讨论,医院为池先生制定了周密的个性化手术计划。在匡卫平主任的指导下,陈小峰主任医师与李波、朱勇两位副主任医师紧密配合,历时4小时,顺利完成手术。四周后,池先生再次来到医院。陈小峰为他调试好电极合适的参数,当“开关”开启时,池先生明显感到情绪好转。
大脑中神经聚集形成神经核团,有些神经核团管理情绪。在植入脑起搏器后,电极刺激和情绪相关的神经核团,就有可能改善抑郁症。
陈小峰告诉记者,有些患者在植入脑起搏器后需要适应3到4星期,之后将会感受到情绪变化;也有些敏感的患者情绪变化非常明显,在“开关”开启后能立刻感知,就如池先生。“开关”开启时,患者或许会感到一瞬间微小的酥麻,随之而来的就是许多“快乐细胞”。
精神疾病手术治疗趋向更安全、精准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情感障碍,主要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等为主要表现。抑郁除导致严重的情感障碍外,也对生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但最大的危害之一是自杀自伤。约15%-20%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企图或行为,是少数能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精神障碍。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经过规范系统的药物与心理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病情控制。有10%-20%的患者经过常规的药物、心理治疗、电休克等各种治疗方法无效,这类患者称为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抑郁症人群具有相当高的自杀风险,需要特别警惕和关心。如长期治疗无效,可经评估后选择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三病区主任匡卫平介绍,精神疾病的手术一直以来都以稳妥、安全的方式开展。从开放式的脑组织切除手术到立体定向技术下的神经核团部分损毁手术,再到以DBS为代表的神经调控技术出现,精神疾病的治疗越来越精准、安全。
“从前的神经核团部分损毁手术是不可逆的,有可能引发一些伦理问题。DBS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电的刺激去抑制核团;参数可调整、电极可关机,实在不行还可以通过手术再次取出。”陈小峰说。
DBS广泛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梅杰综合症等运动障碍性疾病,也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强迫症等。DBS治疗强迫症和难治性抑郁症,有效率达到70%~80%;而只要评估准确,对帕金森患者都有很好的疗效。
陈小峰特别提到,许多患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拥有较为严重的病耻感,关于精神类疾病的信息交流相对比较封闭。“DBS已经是很成熟的手术方式,希望更多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了解到这种治疗手段。另外,2023年起湖南医保针对DBS手术的报销政策也有了大幅优惠,对患者来说减轻了不小的负担。”
手术后,池先生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时不时和陈小峰通过电话联系,交流自己的情绪状况。工作中他思路清晰、精力充沛,夜晚也不再失眠。一切终于步入正轨,脑中的电极帮助池先生重新掌控了自己的生活。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通讯员陈小峰
--
FROM 111.19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