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系统和一些比较靠谱的机构或平台,考核入驻的咨询师会使用胜任力模型,包括对伦理规范、知识体系、理论能力、技术框架、经验技巧、反思能力等的考核,业内人士一般是知道同行的下限在哪里的
但很多刚接触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可能更多想要知道的是咨询师的上限,比如咨询做得多么好。而下限是保障咨询不会有什么坏,但这个似乎对很多来访来说感觉没有意义
可能咨询做了一段时间,慢慢就会意识到,咨询师的上限也没有太多意义。打个比方,一个孩子投胎到穷人家跟富人家,他的心理发展会有什么不一样吗?很多人会直觉不一样。事实上,只要穷人家的现代生活水平能保障基本的不算匮乏的衣食住行、情感照护和教育示范(在下限之上),他的心理能力总体上跟更富有家庭的孩子相比是差不多的,更富有(提高上限)并不能带来有价值的不一样的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整体上有大约50-60%的个体被养育成安全的依恋模式,在所有的社会阶层(穷人、中产、富人)和经济水平(穷国、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上都是类似的比例。从关系的视角看心理咨询,(下限之上的)合格的咨询师就是芸芸众生中那些50-60%的养育者,一般来说是够用的
当然,对于上限的追求是人类很朴素的愿望,放下这个愿望本身就是心理成长的一个结果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大家指点。大概研究了一下,注册系统里的咨询师大多数在高校或医院任职,也查不到有对社会开放预约的渠道。而一些网络预约平台上,心理学科班背景并且是注册咨询师的,多数是刚毕业不久新手咨询师,培训经历和经验不多。感觉没啥可靠的评价依据,是不是业内人士也不清楚同行到底谁靠谱啊,哈哈
: :
--
修改:psycholo FROM 124.64.127.*
FROM 124.6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