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整个行业的发展长期处在比较蛮荒的状态,主管部门的监管从政策到执行机构也几近于无,这在其他领域是不多见的。但这不是我们普通从业者和来访者操心就有结果的事情,行业内也不乏力量致力于推动改变,结果怎么样只能等等看
不过我也觉得可能行业现状跟心理咨询工作的特性不乏关联?心理工作总体上是向内求索的,谋求内在的改变而非向外寻求。这样的从业者是否有那么大的动力去推动改变?可能有点指望不上吧。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咨询领域的现状可能要持续得更久一些。如果来访者有力量推动,那其实也是好事情
此外,我听说有的心理咨询平台支持来访者投诉退全款,也有前辈在私人执业中如遇到无法协商一致的投诉会选择退款(包括退全款),所以诉诸网络的案例可能确实是投诉无门,但也不是行业全貌。没有外在监管的保障,那么来访者在进入咨询前先协商好担心的种种,咨询过程中随时补充新的协商,应该也是个办法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确实对选择咨询师有焦虑,但我对选择躯体疾病的医生就没太多焦虑。因为躯体疾病很容易通过三甲医院和职称、网上的评价、病友的反馈、和自身体验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相对而言,心理咨询师缺乏这些外在比较信息,咨询的效果也难以像身体疾病好转这样明确,“医疗事故”也难以鉴定和索赔。心理咨询业鱼龙混杂是一个公认的现象,我觉得单纯从来访者自身来讨论还是回避了真正的问题。心理咨询行业在规范性和评价体系方面确实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无效或者有害的咨询照常收费也不太合理。
--
修改:psycholo FROM 124.64.127.*
FROM 124.64.127.*